残疾大学生人群的体育锻炼处方

四、残疾学生人群的体育锻炼处方

残疾大学生在运动之前需要去校医院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医生与授课教师应对每一位上课的残疾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定,来确定处方教学内容、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及处方频率。将每次锻炼总量的METs值分解到各预定运动项目的运动量中,并根据学生的基础脉搏来控制运动量。根据运动强度及个体情况确定学生准备活动、运动锻炼和整理活动方式及个性化的训练注意事项。

(一)运动种类

(1)有氧代谢:步行、慢跑、登山、跳绳、自行车、手摇车等持续性的运动。

(2)混合代谢:太极拳,太极剑,坐式篮球、排球及乒乓球等运动。

(二)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的安排是处方中科学化与定量化的核心,常采用心率储备法做运动强度的指标。

运动心率=(220-年龄)×(60%~85%)。但是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心率的上下限。下限是激发残疾大学生运动功能储备的最低限度,上限是保证运动安全的限度。最好的安排为中等强度运动。

目前国内外资料显示,最适宜的锻炼强度是最大强度的60%~75%,心率为130~150次/分,因为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心电图、血压变化不大,140次/分时脉搏输出量达到最佳效果。

国际上通用的是Karvonen计算法(靶心率=220-年龄):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运动强度%+安静心率

(三)运动量

采用代谢当量法(METs)进行运动量计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代谢当量是指体育锻炼时代谢率是相对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代谢当量用来评定一个人运动时的氧气消耗量,是运动能量的消耗单位。分为小、中、大3个等级,小强度<3 METs,中等强度为4~6 METs,大强度>6 METs,见表3-3-1。

表3-3-1 用METs表示运动强度

(数据来源:孙唯佳,孙建琴,彭景.代谢当量在评估体力活动强度及健康效用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7):1318-1320,1323.)

(四)运动时间

根据个体差异,一般每次运动时间在20~30分钟。持续15~20分钟的锻炼才会对心肺功能及肌肉关节产生良好影响,改善和保持人体机能的功能储备量。

(五)运动频度

每周2~3次不仅不会疲劳,机体又可得到功能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