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患者的运动处方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肥胖症患者每天至少运动60~90分钟。这一推荐超出了健康成人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能量消耗1000 kcal的建议。肥胖症患者在进行运动减重前应咨询相关的慢性疾病运动康复指导师,制定出科学化、个性化、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以保证安全有效地达到减重目标。为达到能量消耗的最大化,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为辅。
(一)有氧运动
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有氧运动是达到每周消耗2500~2800 kcal的首选运动方式。当肥胖症患者出现肌肉、骨骼病变时,如果进行健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可能会加重骨骼肌肉的病变,从而无法坚持进行有氧运动。所以,制定运动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检查下肢肌肉、骨骼的状况,避免因运动加重已存在的病变。
1.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可分为负重运动、无负重运动。当肥胖者无肌肉、骨骼的病变时,步行、慢跑是最好的运动减重方式。其中,慢速长跑是消耗热量最多、减肥效果最明显的项目,适合轻度肥胖症患者。但是如果没有跑步经历而有肌肉、骨骼病变者,应尽量避免负重运动,选择无负重运动。无负重运动包括上肢、下肢坐式功率车,卧式功率自行车、坐位有氧操和水中运动等。
2.运动频率
为保证长期减重、避免减重后反弹,应坚持每天运动,尤其是减重计划开始阶段。为避免运动后第二天出现过度疲劳、肌肉酸痛而停止运动,可以降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来维持每天运动的频率。
3.运动强度
推荐进行中等强度至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对于无运动习惯的肥胖症患者,起始运动强度应维持在40%~60%HRR(心率储备),可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频率,最后达到较大运动强度(60%~80%HRR)。
4.运动持续时间
无运动习惯的肥胖症患者,开始减重阶段每天运动持续时间可控制在20~30分钟,身体耐受能力差的可将其分为2~3段进行(每段10~15分钟)。以后可每隔1~2周延长5~10分钟,直到每日运动时间达到60~90分钟、每周达到250~300分钟中等强度。如果采取每次至少10分钟的间歇运动,逐渐累积到60分钟也能获得持续运动的效果。
5.运动进度
近期无运动经历者,运动初始阶段,运动时间可设定为每次10~20分钟。待运动能力有所改善后,可以先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最后增加运动强度。如果身体运动能力极差者,在开始阶段可以进一步降低运动强度。
(二)抗阻运动
在进行抗阻运动之前,应仔细评估肥胖症患者的承受能力,有并发症的肥胖症患者在开始阶段可能无法使用抗阻器械。短期目标首先是提高肌肉耐力,然后才是提高肌肉力量,长期目标是提高肥胖症患者静息代谢率、减少瘦体重的丢失。
1.运动方式
自由负重、弹力带、哑铃。
2.运动强度
每组抗阻动作的重复次数为8~12次。
3.运动频率和时间
对每个大肌肉群训练2~3天/周,同一肌群的训练至少间隔48小时。每一肌群训练2~4组,组间间隔2~3分钟。
(三)柔韧性运动
肥胖症患者关节周围脂肪堆积过多,会影响其伸展功能,改变体位时反应迟缓容易失去平衡,所以对肥胖症患者进行柔韧性训练可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韧带的损伤,预防腰痛、延缓肌肉酸痛。练习时,建议将柔韧性练习安排在主动热身、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运动后进行,会提高练习效果;也可通过热敷、洗澡等被动方法提高肌肉温度。
1.运动方式
静力性拉伸(主动、被动)、动力性拉伸、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
2.运动强度
达到拉紧或轻微不适的状态。
3.运动时间
静力拉伸保持10~30秒(老人保持30~60秒获益会更多);进行PNF时,先进行3~6秒的轻至中强度的收缩,再进行10~30秒的拉伸。
4.运动频率
每周至少2~3次,每天训练效果更好。
5.运动总量
每个部位的柔韧性练习为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