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的基本战术

三、排球的基本战术

排球战术是以个人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全队的密切配合,体现整体优势,同时又考虑发挥个人技术的特长,用以丰富全队战术打法的个人和集体配合行动。普通高校学生的排球课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者技术和特点,以及身体条件等状况来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战术教学。

排球战术具有攻防紧密结合和瞬息转化的特点。战术运用是根据现有规则许可,掌握并预见场上的情况,灵活运用个人技术,组成全队的攻防配合,从而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战术意识是指学习者通过练习,在比赛中根据场上的情况正确运用战术的能力,它是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技能、知识的反映。战术意识的形成是在平时练习和比赛中逐渐建立的。

(一)排球战术的种类

1.进攻战术

(1)“中一二”进攻战术是由站在3号位的人担任二传手,其他五人接球,将球垫至3号位,由3号位的二传手将球传至两边,4号位、2号位的人进行扣球(图5-2-17)。

图5-2-17 进攻战术

“中一二”进攻战术的形式是二传手居中,易于初学阶段的掌握。但它的战术掩护变化少,对方容易组织集体拦网。

(2)“边一二”进攻战术是由二传手站在二号位,将球传给3、4号位的人进攻。由于两个基本进攻手位置相邻,便于进行掩护配合,因此丰富了战术的变化。

(3)“插上”进攻战术是在对方击球后,后排的一个队员插到前排担任二传,可使前排始终有3个进攻手。这种形式进攻点多,可利用全网长,更有利于进攻战术的变化。但这种形式需要全面精细的各项基本技术和良好的战术意识。

2.防守战术

(1)接发球站位阵形。

对普通高校排球课来说,一般都采用五人接发球站位阵形。一名二传队员站在网前或从后排插上的人不接发球外,其余队员都担负一传任务。这种站位阵形可使每人接发球的范围相对减小,较适合一般水平的学习者。

(2)无人拦网防守阵形。

这是初级的防守形式,它适合初学者。其站位方法与五人接发球的站位相同。根据对方前排3个不同的进攻点,二传手移动至网前保护,其他人以五人接发球站位的形式做出相应的对位防守。

(3)单人拦网防守阵形。

由于对方进攻点少,吊球较多,可以主动采用单人拦网的防守阵形,由不拦网人后撤防前区,后排队员防后场(图5-2-18)。

图5-2-18 单人拦网防守阵形

(4)双人拦网防守阵形。

双人拦网防守阵形是最常见的一种防守阵形。根据后排跟进的情况分为“心跟进”“边跟进”两种。

①“心跟进”防守的优点是加强了前排拦网保护和防吊能力的加强,缺点是后场较空(图5-2-19)。

②“边跟进”防守的优点是加强了后排防守力量,根据对方吊球和进攻线路的情况,跟进队员可以有“死跟”和“活跟”之分;缺点是中场较空(图5-2-20)。

图5-2-19 “心跟进”防守

图5-2-20 “边跟进”防守

(二)排球战术的主要环节

1.阵容配备

阵容配备是根据学习者技术水平和特长,充分发挥比赛者的优势,有效地组织进攻和防守战术而制定的主攻、副攻和二传手的场上人数和位置。比赛中常见的阵容配备是“四二配备”和“五一配备”。

(1)“四二配备”是指把四名攻手和两名二传手分别安排在相对称的位置上。这种配备可以使每个轮次都有不同类型的攻手,而且二传手在前排,攻守均衡(图5-2-21)。

(2)“五一配备”由五名攻手和一名二传手组成,进攻战术的变化更丰富。二传手是场上的核心,在他对称位置上的队员称为“接应二传”,在二传手由于防守或是其他原因不能组织进攻的情况下,充当二传角色(图5-2-22)。

图5-2-21 四二配备

图5-2-22 五一配备

2.位置交换

(1)位置交换的目的是调动攻防力量,弥补阵容配备上的不足和比赛队员技术上的限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特长,在规则许可的情况下进行位置变动。

(2)换位的规律是把前排的主攻手换到4号位;拦网好、移动快、连续起跳能力强的副攻手换到了3号位;二传手换到2号位;在后排的主攻手换到5号位;防守灵活且防守能力较好的队员换到6号位;二传换到1号位,便于插上。

(3)当本方发球队员击球后,应力求迅速地换到预定的位置做好接球的准备。

(4)对方发球时,应在打完一攻后,迅速换位,在球死后立即回到原位上。

3.练习方法

(1)教师向对方场内抛球或发球,学生接一传,了解每个位置的站位方式和进攻战术形式。熟悉“中一二”“边一二”等进攻形式和简单的战术打法。

(2)一组发球,另一组接发球,要求完成规定数目的进攻后交换。

(3)由教师站在场外抛球,进行“四对四”“六对六”的教学;4名或6名学生在场上站好位置,教师讲解站位形式,学生按教师的讲解站好具体的防守位置,并轮转六次,使队员明确每一轮、每一位置的具体站位形式及职责分配。

(4)由教师在场外抛球,进行“六对六”进攻与防守练习,一方接抛球组织进攻,另一方练习防守,然后交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