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技术

二、基本技术

(一)熟悉水性

熟悉水性的练习可以让游泳初学者了解和体会水的特性,消除怕水心理,逐步适应水环境,习惯游泳时身体姿势的改变,并初步掌握一些水中活动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蛙泳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水中行走

迈步时,身体应略往行进方向倾斜,大腿略为抬起,小腿和脚提起来后往行进方向伸出,下踏站稳后再提另一腿;两臂在体侧轻轻拨水保持平衡。开始行走时步子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身体重心的移动要与腿的动作协调一致。(视频8-1-1)

2.呼吸

游泳时的呼吸,要用口在水面上吸气;吸气后脸浸入水中稍闭气;然后用口和鼻在水中缓慢呼气,并一直呼出水面,在口露出水面时不停顿地迅速把气吐尽,并借此动作将附着在口鼻周围的水吹开,然后立即快速吸气。水中的呼吸可以按“快吸→稍闭→慢呼→猛吐”的节律进行。(视频8-1-2)

3.漂浮

展体漂浮两脚开立,两臂放松向前伸直,深吸气后身体前倒并低头,两脚轻轻蹬离水底,成俯卧姿势漂浮于水面,两臂、两腿自然分开,要求全身放松,身体充分伸展。站立时,收腹、收腿,两臂向下压水,然后抬头,两腿伸直,脚触水底站立。(视频8-1-3)

4.滑行

滑行两脚并拢背对池壁站立水中,两臂并拢前伸。深吸气后闭气低头,上体前倒成俯卧姿势浸入水中,头夹在两臂之间。同时两腿轻蹬池底向上屈膝收腿,迅速将两脚掌贴在池壁接近水面处,臀部提高至水面,两腿随即用力蹬壁,全身充分伸展成流线型贴近水面向前滑行。(视频8-1-4)

5.练习方法

(1)手扶池边水中行走、手不触壁行走及跳跃行走。

在游泳池中,侧对池壁,手扶池边,向前、向后迈步行走;或面向池壁,手扶池边,向左、向右迈步行走。手不触壁,在游泳池中向前、向后、向侧行走。在游泳池中,做向各个方向的跳跃式行走。

(2)水中闭气、水中呼气及连贯呼吸。

水中闭气:手扶池边或拉同伴的手,深吸气后闭气,慢慢下蹲,把头浸入水中,睁开眼睛,停留10~20秒后起立,练习次数3~5次。

水中呼气:扶池边或拉同伴的手,深吸气后闭气,慢慢下蹲,把头浸入水中,睁开眼睛。停留片刻后,用口、鼻慢慢呼气,直到呼尽,然后起立在水面上用口吸气。练习次数3~5次。

连贯呼吸:站立水中,上体略前倾,两腿略下蹲,两手扶池边或扶大腿。水面上吸气后,低头将脸浸入水中,闭气片刻,然后开始均匀缓慢地呼气,并向上抬头;当口露出水面时,不停顿地迅速将气吐尽,紧接着快速吸气。连续练习,体会“快吸→稍闭→慢呼→猛吐”的要领。练习次数15次一组,做3~5组。

视频8-1-1 水中行走

视频8-1-2 呼吸

视频8-1-3 展体飘浮

视蹬频壁滑8-1行-4

(3)扶池边漂浮练习。

双手扶池边或同伴的手、腰,吸足气、低头并把头夹在两臂之间,水面在头顶处。当身体俯卧水中后,要求学员在水中睁开眼睛,身体平直。重点打开肩关节和髋关节。练习次数(5~8次)×2组;练习要求:一定要憋住气,每次坚持5~10秒。

(4)伸展漂浮后站立。

双手向下压水并抬头,屈膝收大腿(膝盖朝腹部)使身体由俯卧转为垂直后,两腿同时伸直(展髋、伸膝)。在池底站立。练习次数5~8次;练习要求:一定要憋住气,每次坚持5~10秒。

(5)扶板蹬壁滑行。

双手伸直扶打水板,一只脚蹬地,一只脚蹬池壁(深水池双脚蹬壁)。深吸气、低头、身体前倾并屈膝,当头和肩没入水中时前脚掌用力蹬离池壁,两腿并拢向前滑行,练习次数5~8次。

(6)蹬地滑行。

两脚前后开立、两臂并拢前伸、深吸气后低头脚蹬地,使身体平卧在水面上滑行。对于滑行技术较差的同学可采用牵引滑行或助力滑行的方法,练习次数5~8次。

6.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熟悉水性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1-1。

表8-1-1 熟悉水性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二)蛙泳

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游泳姿势。

1.蛙泳身体姿势

蛙泳在游进之中,身体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是随着手、腿的动作在不断变化。当一个动作周期结束后,身体应展胸、稍收腹、微塌腰,两腿并拢,两臂尽量伸直,颈部稍紧张,头置于两臂之间,眼睛注视前下方。

2.蛙泳腿部技术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可分为收腿、翻脚、蹬夹水和滑行四个阶段,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完整动作。(视频8-1-5)

(1)收腿。

收腿时,两腿随着吸气的动作,自然放下,同时两膝自然逐渐分开,小腿向前回收,回收时两脚放松,脚跟向臀部靠拢,边收边分。

(2)翻脚。

收腿即将结束时,脚仍向臀部靠近,这时膝关节向内扣,同时两脚向外侧翻开,使脚和小腿内侧对好蹬水方向。

(3)蹬夹水。

蹬水由大腿发力,先伸髋关节,使小腿保持尽量垂直对水的有利部位,向后做蹬夹水动作,再伸膝关节和踝关节。

(4)滑行。

蹬夹水结束后,身体随着蹬水的动力向前滑行,腰部下压,双脚接近水面,准备做下一个循环动作。

3.蛙泳手臂技术

蛙泳手臂划水动作可以分为外划、下划、内划、前伸等四个紧紧相连的动作阶段。对游泳者自身来说,手的划水路线就像两个相对的“桃心型”。(视频8-1-6)

(1)外划。

外划时两臂内旋,两手掌心转向外斜下方,略屈腕,两臂向外横向划动至两手间距离约为两倍肩宽处。外划的动作速度较慢。

(2)下划。

手臂在继续外划的同时,前臂稍外旋,肘关节开始屈曲,转腕使掌心转为朝后下方,以肘关节为轴,手和前臂加速向下、向后划动。

(3)内划。

随着下划的结束,掌心迅速转向内后方,手臂加速由外向内并稍向后横向划动,屈肘程度进一步加大,肘关节也同时向下、向后、向内收夹至胸部侧下方。两手划至胸前时几乎靠在一起。

(4)前伸。

前伸是由伸直肘关节、肩关节来完成的,掌心由开始的向上逐渐转向内,双掌合在一起向前伸出,在最后结束前逐渐转向下方。

视频8-1-5 蛙泳腿部动作

视频8-1-6 蛙泳手臂动作

视频8-1-7 蛙泳手臂和呼吸的配合技术

视频8-1-8 蛙泳完整配合技术

4.蛙泳手臂与呼吸的配合技术

蛙泳的呼吸是和手臂的划水动作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两臂开始外划时,颈后肌收缩,开始向上抬头,下颌前伸,使口露出水面将气吐尽;在两臂下划和内划的过程中吸气;两臂前伸时低头闭气;滑行时在水中呼气。(视频8-1-7)

5.蛙泳完整配合技术

手臂下划的同时,开始逐渐抬头,这时腿保持自然放松、伸直的姿势。手臂下划时,头抬至眼睛出水面,腿不动。手臂内划时开始收腿,并稍向前挺髋,这时头抬至口出水面,并进行快速、有力的吸气。手臂前伸的同时低头,用鼻或口鼻进行呼气,并且在手臂伸至将近1/2处时,进行蹬夹水的动作,之后,让身体伸展滑行一段距离,等速度降低时进行第二个周期的动作。(视频8-1-8)

在蛙泳的游进过程中,一般都是一次划手、一次蹬腿、一次呼吸,这样有利于机体的有氧供应,从而降低疲劳速度。需要注意:在抬头吸气前,必须将体内的废气全部吐完,这样才能吸进新鲜氧气。

6.练习方法

(1)跪撑翻脚压腿。

两腿分开,两脚钩脚外翻,小腿和脚内侧着地,跪于地上,两手侧后撑,缓慢向下振压。此练习既可体会翻脚动作,又可增强膝、踝关节的柔韧性,初学者应多做。练习次数5~8次;练习要求:拉伸到最大幅度时停顿,每次坚持5~10秒后放松。

(2)仰坐模仿蹬腿。

练习者坐在地面,两手在体侧撑地,身体稍向后仰,做蛙泳收腿、翻脚、蹬夹、并拢伸直动作。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3)俯卧池边蹬腿。

躯干俯卧在池面上,髋部以下在水中,身体平卧,做蛙泳收腿、翻脚、蹬夹腿动作,练习时收翻脚放松,蹬夹腿发力。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4)扶边蹬腿。

两手抓池边,身体俯卧水中,做蛙泳腿的收、翻、蹬夹动作。可由教师或同伴站在后面抓住练习者的双脚,帮助体会和纠正动作,注意限制两膝的宽度,使翻脚时足背屈、脚尖摆向两侧,小腿和脚的内侧面向后对水。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5)扶板蹬腿。

俯卧水中,两臂前伸,两手扶在打水板的两侧,做蛙泳腿的动作向前游进。可配上呼吸动作,逐渐增长练习距离。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6)滑行蹬腿。

蹬池壁或池底使身体漂起滑行,然后闭气慢慢地做收腿、翻脚、蹬夹腿和并拢伸直的动作。练习时注意动作的节奏,即慢收—快蹬—滑行。练习次数:5~8次/组,做3~5组。

(7)陆上模仿划臂。

双脚站立,身体前倾,两臂前伸,手指并拢按口令做划手练习,外划手臂伸展,手心向外划至略比肩宽,下划、内划以手带肘,两臂内夹,形成手高肘低,前伸两手并拢快速前伸。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8)水中原地划臂。

站立在齐腰或齐胸深的水中,上身前倾入水,做蛙泳臂划水的方向和路线,可配合呼吸进行练习。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9)行进间划臂。

在水中原地划臂练习基础上,利用向后划水的推进力,边划手边向前走动。体会划水的动作节奏,也可以配合呼吸进行练习。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10)夹板划臂。

俯卧水中,大腿处夹打水板使下肢上浮,做蛙泳两臂的划水动作向前游进,可闭气练习或配合呼吸,体会划水时身体被拉引向前的感觉。要求由慢到快加速划水,每次划水后手臂前伸并拢稍滑行,待身体稳定下来后再开始下一次划水动作。练习次数:5~8次/组,做3~5组。

(11)站立模仿完整配合练习。

原地站立,两臂上举并拢,掌心向前。先按四拍做两臂和单腿配合的蛙泳模仿动作:①两臂向侧下分开划动,腿不动;②两臂向内划至胸前,一腿屈膝上提做收腿和翻脚动作;③两臂向上伸直;④腿向下弧形蹬夹,还原成预备姿势。逐步过渡到连贯进行。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12)臂、腿分解配合游。

蹬壁滑行后继续低头闭气,做蛙泳臂、腿分开的动作向前游进。两臂做一次划水动作前伸并拢后,两腿再做一次收、翻、蹬夹动作,臂、腿交替进行,建立先伸臂再蹬腿的动作概念练习次数:5~8次/组,做3~5组。

(13)2∶1∶1配合游。

两次腿一次臂,一次呼吸的配合。每个动作周期中臂前伸后都要稍滑行。划水动作不要太快,抬头动作不要太猛。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14)完整配合游。

在臂、腿连贯配合蛙泳的基础上,加上抬头吸气的动作,形成完整配合技术,即臂、腿配合一次,呼吸一次。注意划水动作不要太快,抬头动作不要太猛。逐渐增长游距,不断改进动作,力求熟练、放松。练习次数:8~10次/组,做3~5组。

(15)加长距离游。

在完整配合的基础上不断加长训练距离,体会每次动作臂、腿及呼吸配合的效果。一组练习距离为50~200米,做3~5组。

7.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蛙泳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1-2。

表8-1-2 蛙泳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续表

(三)爬泳

爬泳,俗称自由泳。游爬泳时,人在水中呈俯卧姿势,两腿交替上下打水,两臂轮流划水,动作很像爬行,所以人们称之为“爬泳”。爬泳是四种竞技游泳技术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姿势,在游泳比赛的自由泳项目中(不规定泳姿的比赛),运动员多采用这种姿势,所以通常人们也称之为“自由泳”。

1.爬泳身体姿势

游爬泳时,身体要尽量保持俯卧的水平姿势,头部应自然稍抬,两眼注视前下方,头的1/3露出水面,水平面接近发际,双腿处于最低点,身体纵轴与水平面呈3°~5°的仰角。爬泳游进中,身体可以围绕身体纵轴做有节奏的转动,转动的角度一般为35°~45°,如果速度加快,角度就会相对减少。

2.爬泳腿部技术

爬泳的腿部动作采用两腿交替上下打水的形式,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姿势和位置,维持身体平衡。此外,打腿动作还产生部分推进力。爬泳打腿由向下打腿和向上打腿两部分交替构成。打水过程中两脚应稍内扣,踝关节放松,由髋关节发力,传至大腿,带动小腿和脚,做鞭状打水,使动作有力而富有弹性。(视频8-1-9)

3.爬泳手臂技术

爬泳的臂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它分为入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在划水动作中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完整动作。(视频8-1-10)

(1)入水。

臂入水时,肘关节略屈,并高于手臂,手指自然伸直并拢,向前斜下方且插入水。注意手掌向外,动作自然放松。入水的位置应在肩的延长线上,或在身体的中线和肩的延长线之间,入水的顺序为:手———小臂———大臂。

手切入水后,手和小臂继续向前下方伸展,手由向前———向下———稍有向内的运动变为向前———向下———稍向外的运动。

(2)划水。

划水可以大体划分为抱水、拉水、推水3个阶段。

臂入水后,应积极插向前下方,此时小臂和大臂应积极外旋,并屈腕、屈肘。在形成抱水的动作中,应逐渐屈肘,使肘关节高于手。抱水时,手的运动为向后———向下———向外的3个分运动组成。

从抱水结束到划至与水面垂直之前称为“拉水”,过垂直面后称为“推水”。拉水时,应保持高肘姿势,手向内———向上———向后运动。

向后推水是通过屈臂到伸臂来完成的。在推水过程中,手是向外———向上———向后的运动。肘关节要向上、向体侧靠近,并且手掌始终要与水平面保持垂直。在整个划水过程中,肩部应配合手臂进行向前———向下———向后的合理转动,这样有利于加长划水路线和加大划水力量。

(3)出水。

在划水结束后,臂由于惯性的作用而很快地靠近水面,这时,由大臂带动肘关节做向外上方的“提拉”动作,将小臂和手提出水面。小臂出水动作要比大臂稍慢一些,掌心向后上方。

(4)空中移臂。

臂在空中前移的动作是手臂出水的继续,不能停顿,移臂的动作应该放松自如,尽量不要破坏身体的流线型,要和另一臂的划水动作协调一致,并且要注意节奏。在整个移臂过程中,肘部应始终保持比手部高的位置。

4.爬泳臂与呼吸技术

(1)两臂配合技术。

爬泳两臂的正确配合是保障前进速度均匀性的重要条件,并且还有利于发挥肩带力量积极参与划水。根据划水时两臂所处的位置,可以把手臂的配合技术分为3种:即前交叉、中交叉、和后交叉。一般优秀运动员都采用中前交叉的技术。

视频8-1-9 爬泳腿部动作

视频8-1-10 爬泳手臂动作

视频8-1-11 爬泳手臂与呼吸的配合技术

视频8-1-12 爬泳的完整配合技术

(2)两臂和呼吸的配合技术。

爬泳技术中的呼吸技术较为复杂,但是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划水力量和速度、耐力的发挥。爬泳的呼吸和手臂的配合为一次呼吸N次划水(N≥2)。吸气时,头随着肩、身体的纵向转动转向一侧,使头在低于水面的波谷中吸气。此时,同侧臂正处在出水转入移臂的阶段。移臂时,头转向正常位置。同侧臂入水时,开始慢慢呼气,并逐渐用力加快呼气的速度。(视频8-1-11)

5.爬泳完整配合技术

即呼吸、手臂和腿的配合。因为手臂是产生推进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在配合中,呼吸和腿的动作都应该服从于手臂动作的需要。呼吸、手臂和腿的配合比例主要有3种:6∶2∶1(即两次打腿动作,两次手臂的动作,一次呼吸)、4∶2∶1和2∶2∶1。(视频8-1-12)

6.学习方法

(1)陆上模仿打腿练习。

仰坐地上,双手后撑,举腿做爬泳直腿模仿动作练习。练习次数:15~30秒/组,做3~5组。

(2)俯卧池边打腿练习。

躯干俯卧在池面上,髋部以下在水中,身体平卧,做爬泳鞭状打腿练习。练习次数:15~30秒/组,做3~5组。

(3)扶边打腿。

练习者手扶池边,身体俯卧成水平姿势,做打腿练习。练习次数:15~30秒/组,做3~5组。

(4)扶板打腿。

身体成水平姿势俯卧水中,两臂前伸,双手扶住打水板,略抬头,两腿做鞭状打水动作向前游进。逐渐延长练习距离,不断提高打水实效。一组练习距离为25~50米,做3~5组。

(5)滑行打腿。

练习者将头夹在两臂中间,身体较平的俯卧水中进行打腿练习。练习次数:10~15秒/组,做5~10组。

(6)陆上模仿划手练习。

两腿并立或前后站立,上体前倾,先做爬泳单臂划水模仿练习。强调推水至大腿处。再做两臂连贯交替划水配合练习,重点体会前交叉配合。练习次数:15~30次/组,做3~5组。

(7)水中原地臂划水。

水中原地站立,上体略前倾,一臂前伸不动,另一臂做爬泳的划水动作,注意体会屈臂高肘姿势和“S”形的划水路线。左、右臂轮换。然后,做爬泳双臂连贯交替的划水动作,要求两肩绕身体纵轴适当转动。练习次数:15~30次/组,做3~5组。

(8)原地划臂配合呼吸。

水中原地站立,上体前倾,一手扶池边,另一臂划水,配合侧转头呼吸动作。要求头绕着身体的纵轴转动,转头时脸侧贴着水面,按“快吸—稍闭—慢呼—猛吐”的节奏反复进行练习。练习次数:15~30次/组,做3~5组。

(9)行进间划臂。

在原地练习的基础上,利用臂划水的推动力,推动身体向前走动,此练习主要体会臂向后划水的感觉。练习次数:15~30次/组,做3~5组。

(10)扶板单臂划臂。

一臂前伸扶板后部,低头闭气,身体水平俯卧水中。另一臂做划水动作后前伸,这一练习有助于学生体会手臂前伸抓水的动作要领,改进屈臂高肘技术,提高划水效果。练习次数:8~10次/组,做5~10组。

(11)夹板交替划臂。

大腿夹打水板,低头闭气,身体水平俯卧水中,做爬泳两臂连贯交替的划水动作向前游进。可采用“前交叉”、“中交叉”或“后交叉”技术进行练习。练习次数:8~10次/组,做5~10组。

(12)夹板划臂配合呼吸。

大腿夹打水板,身体水平俯卧水中,做爬泳两臂连贯交替的划水动作向前游进,加上转头呼吸的动作。反复练习,逐步延长练习距离。一组练习距离为25~50米,做3~5组。

(13)单臂划水配合游。

俯卧蹬边滑行后继续低头闭气,两腿不停顿地打水。一臂前伸不动,用另一臂划水向前游进。可配合向同侧的转头呼吸动作。

(14)分解划水配合游。

俯卧蹬边滑行后继续低头闭气,两腿不停顿地打水。一臂划水后,提出水面经空中前移,入水前伸与另一臂并拢,然后另一臂再做划水动作。在这一基础上,加上呼吸动作。先做划水多次呼吸一次的动作,逐渐过渡到两臂各划水一次呼吸一次。一组练习距离为25~50米,做3~5组。

(15)连贯划水配合游。

俯卧蹬边滑行后,继续低头闭气,两腿开始不停顿地打水,做两臂连贯交替的“中交叉”划水动作向前游进。一组练习距离为25~50米,做3~5组。

(16)完整配合游。

做爬泳臂、腿、呼吸的完整配合动作向前游进。两臂交替不要太快,争取两臂各划水一次,呼吸一次。注意在划水和转头吸气时腿不要停顿。反复练习,逐渐增长游距,提高配合的协调性和打腿、划臂的动作实效。一组练习距离为25~50米,做3~5组。

7.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爬泳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1-3。

表8-1-3 爬泳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续表

(四)水上救护

水上救护主要包括自我救护、间接救护和直接救护3种救护形式。应提倡游泳者自我救护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救护意识的增强。

1.自我救护

自我救护是指水中遇到意外险情而进行的自我保护措施。

(1)抽筋。

在水中自我解救抽筋部位的方法,主要是拉长抽筋的肌肉,使收缩的肌肉松弛并伸展。常发生的部位有手指、小腿、脚趾、大腿,自救通常采用反方向的屈伸关节活动,同时按压抽筋部位的肌肉组织,这样可以快速地缓解抽筋的症状。(视频8-1-13)

(2)被长藤植物缠住。

被长藤植物缠住时可采取仰卧姿势进行解脱,再从原路游出。

(3)被旋涡吸住。

被旋涡吸住时可平卧水面,从旋涡外沿全速游出。

(4)头晕。

游泳时产生头晕的原因有初学游泳者,下水后心跳加快,头晕眼花,耳道进水,血液重新分配和空腹游泳。出现头晕现象后要镇静,要坚持锻炼,逐渐熟悉水性,下水前应适当补充能量,这样就可以克服头晕现象。

(5)呛水。

呛水是指水从鼻孔或口腔吸入呼吸道。呛水时,应保持镇定,在水中多练呼吸动作。

(6)外耳道进水。

在水中可用吸引法,将头偏向有水一侧,用手掌紧压有水的耳朵,闭气,快速提起手掌,反复几次即可,也可在岸上将头偏向有水一侧,原地单足连跳几次即可。(视频8-1-14)

2.间接救护

间接救护是救护者利用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行救护的一种技术。救生器材包括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木板、轮胎、泡沫块等。

(1)救生圈、救生绳。

在救生圈上系好绳子,当发现溺水者时,救护者手握绳子一端,将救生圈掷给溺水者,溺水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到岸边。(视频8-1-15)

(2)救生杆。

溺水者离岸较近,可把救生杆伸向溺水者,等溺水者抓住救生杆后将其拖至岸边。(视频8-1-16)

(3)木板、木头等漂浮物。

能漂浮于水中并有一定浮力的物品均可作为救生器材,溺水者可借助木板等物品的浮力,摆脱危境。

3.直接救护

直接救护是救护者直接入水对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方法。施行直接救护时,溺水者大多处在昏迷状态,自身没有能力进行自我救护,或接受间接救护。直接救护可分为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运送等过程。(视频8-1-17)

(1)入水。

发现溺水情况后,从岸边跳入水中准备救护的过程,称为入水。救生员要根据溺水者与岸边的距离、泳池水深和现场环境选择入水方式。

视频8-1-13 自我救护:抽筋

视频8-1-14 自我救护:外耳道进水

视频8-1-15 间接救护:救生圈救生绳

视频8-1-16间接救护:救生杆

视频8-1-17 徒手直接救护技术

视频8-1-18 岸上急救

(2)接近。

接近是指救生员及时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门专门技术。接近可分为背面接近、侧面接近、正面接近和沉底救生技术。救生员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接近技术。

(3)解脱。

解脱是救护者在接近或寻找溺水者时被溺水者抱住后施行解脱,并进行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通常有虎口解脱法、托肘解脱法、推扭解脱法、扳指解脱法和外撑解脱法等。

(4)拖带。

拖带是指救护者采用侧泳或反蛙泳等各种不同的游泳技术将溺水者拖带到岸边的一种技术。救护者和被救者口、鼻要露出水面,保证双方的正常呼吸。托腋拖带技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拖带技术,比较省力,易于控制溺水者。救生员双手托在溺水者的双腋下,用反蛙泳技术进行拖带。

(5)上岸。

上岸是指救生员将溺水者从水中送上池岸的一种技术。由于泳池的建筑结构和溺水者的受伤情况不同,上岸的技术也各有区别。根据救生原则,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因此双人上岸技术优于单人上岸技术。

(6)运送。

运送是指救生员将溺水者送至现场急救或邻近医院的一项专门技术。

4.岸上急救(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视频8-1-18)

(1)确保现场环境安全,救生员将溺水者施救上岸后首先环顾四周,将溺水者放置于安全环境。

(2)确定溺水者是否有反应,轻拍双肩,大声呼唤。如无反应再继续下一步操作。

(3)呼救求助,请他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拿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等急救器材。

(4)将溺水者放置为仰卧位,检查呼吸,用5~10秒观察溺水者胸廓有无起伏。

(5)如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立即开放气道,交替实施2次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压。

(6)如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开机后按照语音提示操作,注意确保分析心律与放电时无人接触溺水者。

(7)如有其他救援人员在场,胸外按压人员应每2分钟轮换一次,以确保按压质量,直到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8)注意事项:针对成人、青少年、儿童、幼儿的心肺复苏操作有所差异。

成人、青少年人工呼吸用仰头提颌法开放气道,口对口或口对面罩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持续1秒,确保每次吹气可见胸廓隆起,胸外按压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贴腕翘指放置于溺水者胸骨下半段,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垂直按压30次,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每次按压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适用年龄8岁以上溺水者。

幼儿、儿童胸外按压单手手掌根放置于溺水者胸骨下半段或根据其体形使用双掌。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垂直按压30次,深度为幼儿、儿童身体厚度的1/3或大约5厘米。每次按压要保证胸廓充分回弹。适用于1~8岁幼儿、儿童。

5.练习方法

(1)抽筋的解救练习。

①手指抽筋:将手握拳,随后用力张开,反复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②小腿或脚趾抽筋:保持镇静,先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同时用力拉向身体,并用同侧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2)仰卧漂浮练习。

(3)救生圈、救生绳抛掷练习。

(4)岸上解脱。

(5)水上赴救练习。

(6)CPR练习。

6.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水上救护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1-4。

表8-1-4 水上救护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思政元素

1.立德树人,教育之本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游泳与救护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和元素,强化课程思政德育功能,把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游泳与救护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题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构建起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2.全面发展,强身健体

游泳与救护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游泳运动中,实现德、智、美和身体锻炼全面的发展,参与游泳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还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接触,使参与者能尽快地适应周围的各种变化,尽快被他人所接受和理解,同学们可以将游泳作为健身、娱乐、会友,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手段,通过游泳运动,可以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融入社会。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人的社会化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积极倡导,爱国情怀

游泳运动是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作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它又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和世界重大国际体育竞技比赛的重要项目,中国游泳队在世界强队中也有一席之地,这要归功于国家对游泳项目的重视和全体人民的热爱和支持,所以游泳运动能够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和为国争光的精神及更快、更高、更强的理想

4.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游泳运动激烈的竞争和胜负的瞬间转换,常常会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反应。不能只注重比赛的结果,在欣赏游泳比赛时应当享受这个过程,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人类举办体育比赛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体育竞赛使人类更团结、更友爱。因此,对游泳运动比赛中的胜负结果,我们应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获取胜利不是游泳运动的唯一目的,更不是终极目的。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感受运动员表现出来的技术美、战术美、健康美、意志美等,才是一种正确的欣赏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