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饮食养生事项
每年2月4日至5月5日左右为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整个春季养生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养肝补脾,但对于早春、仲春、暮春的养生又略有不同。
一、宜选择的食物
宜食助阳及促阳气升发的食物
春季要注意养护阳气,适宜多食用具有助阳功效的食物,如韭菜、韭黄、大蒜、蒜苗、蒜薹、虾等。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豆苗、蒜苗、香椿芽等。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发散沉积的功效,可以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升发人体的阳气。
宜选择养肝的食物
春季养肝要注意营养全面,根据五色对五脏的理论,绿色的食物具有养肝的功效,可以多选择绿色蔬菜,如荠菜、菠菜、芹菜、青椒、青菜、马齿苋、草头、马兰头等。其他具有养肝功效的食物还有动物肝脏、鸭血、枸杞子、大豆及豆制品等。
宜选择健脾的食物
春天还应当注意补脾,脾弱会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故春季饮食,宜选甘味的食物,如大枣、银耳、蜂蜜、山药、小米、大米、燕麦、胡萝卜、牛肉、鸡肉、黄鳝等。
推荐食材及其功效
韭菜——健胃养肝,止汗固涩,补肾助阳
葱——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菠菜——补血止血,利五脏
香椿——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杀虫固精
竹笋——清热化痰,除烦解渴,通利大便
芹菜——清热利水,平肝祛风
荠菜——利肝明目,利湿通淋,降压止血
蒜苗——杀菌,温中健胃,消食理气
茶树菇——清热平肝,健脾养胃,利尿祛湿
草头——健脾益胃,清热利湿
胡萝卜——健脾和胃,补中下气,安五脏
黄豆芽——清热利湿,消肿通脉,润肌肤
鳜鱼——补五脏,充气血,益脾胃,疗虚损
牛肉——安中益气,健脾养胃,筋强壮骨
鸡蛋——养心安神,安胎止惊,祛热补血
鸡肝——补肝益肾,安胎,止血补血
虾——补虚养阳,托痘疮,下乳汁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健脾和胃
二、不宜选择的食物
忌过食酸涩的食物
五味当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春季过食酸味、涩味食物不但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损伤脾胃。
忌食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季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食过于油腻黏滞、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也忌过度饮酒。
三、注意事项
早春、仲春、暮春气候特点有所不同,故养生要点又略有不同。
早春
早春时节阳气升发,乍暖还寒,气温仍然比较低,宜进食温性的食物,忌寒凉的食物。此时可适当吃些韭菜、韭黄、葱、姜、蒜、芥末等偏于温补的食物,不仅能祛阴寒,助阳气升发,而且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应适当少吃黄瓜、冬瓜、茄子、绿豆芽等寒性食品,以免损及人体阳气。
仲春
仲春时节人体呈现肝气旺盛、肾气不足的生理特点,宜食用具有助肾补肝的食物。同时,为了协助肝气的升发,还要注意食用健脾胃的食物。此外,这一时期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流感、流脑、水痘等传染性疾病易爆发流行,饮食应清温平淡,多补充水分,多食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由于肝气随万物升发,偏于亢盛,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过旺,伤及脾胃。仲春时节脾胃容易受损,还应注意少吃黏冷肥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暮春
暮春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逐渐升高,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可适当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亦可吃些性凉清补食物,如甘蔗、百合、绿豆、鸭肉、紫菜、海带、海蜇等。此时,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鹿肉、煎炸食品、烧烤食品、麻辣火锅等,不宜食用。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也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