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养生事项

秋季饮食养生事项

每年8月7日至11月8日左右为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整个秋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肺润燥”,然而秋季可分初秋、仲秋和晚秋三个阶段,其养生又略有不同。初秋暑热未完全去除,故多温燥。晚秋气温明显下降,寒气上升,则多见凉燥。

一、宜选择的食物

宜选择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季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大便干结等各种秋燥病症。此时饮食宜清淡甘润为主,注意润肺防燥,可多选择蜂蜜、银耳、梨、白萝卜、百合、莲藕、甘蔗、芝麻、大豆、牛奶、鸭肉、乌骨鸡等养阴、生津、润燥的食物。

推荐食材及其功效

黄花菜——利湿热,安五脏

燕麦——益脾,养心,敛汗

糙米——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

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山药——健脾胃,益肺肾

芥菜——温中散寒,开胃消食,明目止痛

芋艿——益脾胃,调中气,化痰散结

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豆浆——滋阴润燥,补虚,清热通淋

牛奶——生津止渴,补虚润燥

猪蹄——补气血,润肌肤,通乳汁

兔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清热止渴

乌鸡——补肝益肾,清热滋阴,益气血

芝麻——滋补肝肾,润肠通便

花生——和胃,润肺祛燥,通乳

银耳——滋阴生津,润肺养胃

梨——润肺祛燥,清热化痰,生津止渴

葡萄——益气血,生津液,强筋骨

柿子——清热去燥,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宜选择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秋季肺气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故秋天除要润燥以外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此时,恰好又值瓜果飘香季节,大量当季的瓜果蔬菜上市。因此,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与蔬菜,如苹果、葡萄、柚子、柠檬、橙子、石榴、山楂、猕猴桃、西红柿等。

宜选择健脾胃的食物

秋季适宜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从而为冬季打基础,避免虚不受补。茯苓、芡实、山药、黄豆、豇豆、小米等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适宜多选择。

二、不宜选择的食物

忌食辛燥伤肺阴

入秋后气候开始干燥,人们常常会出现口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现象。此时应尽量少吃葱、姜、蒜、花椒、辣椒、羊肉等辛热之品以及干燥的膨化食品等,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忌食寒凉伤脾阳

立秋后虽然天气尚热,但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慢慢增加,此时吃太多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冰冻饮料及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以免湿邪损伤脾阳。

忌过食肥甘厚味

由于经过了炎炎夏日,进入秋季后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肥甘厚味的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虚弱”的胃肠不能耐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接下来的冬季进补。因此,秋季在饮食调补时,要甘淡滋润,不要过食肥甘厚味,以防生火、生痰、生燥、伤阴。

三、合理的烹调方式

秋季饮食宜清淡,建议多食粥品、汤羹类,同时尽量少采用油炸、油煎、烧烤等烹调方式。

四、注意事项

防治温燥

初秋虽属秋季,但暑气仍烈,体内易存有湿热之气,出现脾气被困的病症,故要多吃些能祛除湿热的食物。兔肉、鸭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非常适宜在立秋之后食用,可以达到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效果。此外,茄子、鲜藕、荸荠、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白萝卜、梨等瓜果蔬菜也具有清热化湿的功效,可以在这一时节多选择。

防治凉燥

晚秋气温明显下降,寒气上升,则多见凉燥。此时,应注意避免受寒,多食用温热汤羹类,可多选择银耳、胡萝卜、山药、南瓜、蜂蜜、桂花、木瓜、白果、杏仁、板栗、黄豆、花生、核桃、芝麻、牛肉等性温或性平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