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养生事项
每年5月6日至8月6日左右为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和季夏,养生重在“养心”,防暑邪,祛湿邪及保护人体阳气。
一、宜选择的食物
宜选择具有祛暑利湿、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
夏季湿热盛,饮食上应当多选择具有祛暑利湿、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西瓜、绿豆、黄豆、赤豆、薏苡仁、扁豆、黄瓜、冬瓜、苦瓜、菜瓜、丝瓜、莴苣、芹菜、小白菜、竹笋、莲藕、菱角、青鱼、鲫鱼、鲢鱼等,对中暑有一定预防作用。
宜选择酸味生津的食物
夏季气候炎热,出汗较多,容易丢失津液,导致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降低。酸味食物具有敛汗止泻的功效,不但可预防因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暑季应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柠檬、乌梅、葡萄、草莓、山楂、菠萝、杧果、猕猴桃、番茄之类。另外,做菜时还可适当加些醋。
适度选择苦味食物
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苦味入于心经,可泄降心火,夏季可适当吃些苦味的食品,如苦瓜、苦菜、茶叶、莴笋、竹笋、蒲公英、芦荟、菊苣、香椿、苜蓿、慈菇、干冬菜(霉干菜)、猪肝、菊花、荷叶、莲子心、决明子、槐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食用过量,过量食用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反胃等不适反应,还会抑制肺气。对于脾胃虚寒、孕妇等人群则更要注意,尽量少食或不食。
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在高温季节,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及豆制品、杂豆类、牛奶、瘦肉等。如果出汗过多,可以适当补充运动饮料。
二、不宜选择的食物
忌肥甘厚味和辛热食品
夏季气候炎热,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容易耗液伤津,如油煎油炸食品、烧烤食品、麻辣火锅等,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也不宜多食。
推荐食材及其功效
冬瓜——清热祛暑,利水消肿
丝瓜——消热化痰,凉血解毒,通经活络
苦瓜——清热泻火,解暑除烦
莲藕——清热凉血,生津开胃,散瘀止泻
莴笋——利五脏,清热化痰,利小便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补肺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解渴,消肿利水
赤豆——健脾胃,消热毒,利小便
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荷叶——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鸭肉——滋阴补虚,清热利水
豆腐——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猪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
番茄——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乌梅——敛肺,涩肠,生津
西瓜——清凉解渴,消暑除烦
菠萝——生津和胃,消肿祛湿,清暑解渴
绿茶——清热解毒,清头目,除烦渴
忌过食生冷食物
夏日炎炎,人们喜好吃些凉食或者喝一些冷饮来降暑,但是这类食物不能多吃,过食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尤其是老人、儿童更要注意。
生食注意卫生
夏季人们喜好吃凉拌菜、生吃水产品如醉虾、炝虾、醉蟹、毛蚶、泥螺等食品,有一定的饮食安全风险。食用时应当注意饮食卫生,最好少生吃水产品,防止细菌及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