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迈加拉是位于科林斯地峡东北端的一个小镇,而科林斯地峡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其他地区之间唯一的陆地连接。迈加拉人向来与雅典人龃龉不断,但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对雅典城邦构不成任何军事威胁。迈加拉人只能与雅典的敌对力量联盟,而左近的科林斯人是最合适的联盟对象。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其他城邦可能会效尤。所以,公元前433年,伯里克利说服雅典公民大会剥夺迈加拉人在雅典城邦内的交易权,并禁止他们使用整个帝国的任何港口。
但迈加拉仍有其他的出路。这一禁令看起来确实毫无意义,以致在伯里克利去世几年后,阿里斯托芬在其创作的喜剧作品《阿卡奈人》中讽刺了这一禁令。但是,针对迈加拉人的这一禁令旨在威慑而非真的使其陷入困境。雅典之所以对迈加拉实施经济禁运,是为了通过非军事手段防止背叛行为再次发生。可以预见的是,这项创新令斯巴达人感到震惊,斯巴达人将撤销此禁令作为避免战争的条件之一。令人意外的是,尽管该禁令带来的收益与其带来的风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但是伯里克利竟然拒绝撤销该禁令。
伯里克利的顽固是斯巴达公民大会对其心怀痛恨的根源之一,但在公元前432年斯巴达公民大会支持发动战争之后,斯巴达人并未急于采取行动。他们在翌年先后派遣三名使者前往雅典,试图寻求和解。然而,伯里克利拒绝了他们所有的提议:“雅典人啊,有一个原则,是我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坚守的,那就是不对伯罗奔尼撒人做出任何让步。”
制定针对迈加拉人的这一禁令可能看起来像“小事”,但撤回它就没那么简单了。“如果你妥协了,对方就会得寸进尺,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排除了外交手段,使战争成为唯一的选择:原因“是大是小”无关正题。当年的雅典远不如现在资源充足,还不是在塞米斯托克利斯的带领下击败了波斯人。“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与敌人对抗,竭尽全力将我们的权力完好无损地交给我们的后代。”35
在雅典人回复斯巴达人的建议中,现在轮到伯里克利不耐烦了。据说,根据他的命令,最后一名斯巴达使者甚至没有得到接待,而是被要求天黑前离开阿提卡。有传闻称,那名使者越过边界时曾经说道:“这一天将标志着希腊人巨大不幸的开始。”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