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那么,斗争将如何展开,原因何在?1907年,外交大臣艾尔·克罗向国王爱德华七世提交的一份报告拨去了麦金德的晦涩阴暗。报告很快在最高层流传并讨论开来。如同乔治·凯南在冷战开始时从莫斯科发来的“长电报”一样,克罗备忘录尚未公开就已名满天下。两者都动摇了官方的观点。20
克罗从麦金德停下的地方继续。英国是一个不与欧洲大陆接壤的岛国,但是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和附属地”21,它的生存需要长期以来所具有的“绝对海洋力量优势”。这让英国成为“每个临海国家的邻国”,但如果英国无法“协调”本身利益与“全人类共有的欲望和理想”之间的关系,此种地位也可能招致“嫉妒和恐惧”。这就是克罗心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现在所有国家的首要利益都是保证国家独立。相比其他非岛国国家,英国在维系各国独立方面有直接和正面的利益,因此凡是威胁其他国家独立的国家都是英国的敌人,英国是弱小国家的自然保护者。
海洋霸权不仅需要平衡麦金德所强调的大陆权力,而且要让临海国家确信,一个海洋霸权国家在关注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会尊重它们的利益。
克罗说,通过推动“世界市场的自由交流和贸易权利”,英国已实现了这一点。尽管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重商主义遭到了抵制,但贸易和交流符合各国利益。与此同时,通过让其他国家“减少担心”自己优越的海军力量,英国也强化了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性友谊”。如果这些国家自己无法统治海洋,那么它们更想要一个“自由贸易的英国”而不是“奉行保护主义的绝对强权”。但克罗和伯里克利一样,认定在保护和赢取海外友谊之间并无矛盾。22
然而,为何一个在海上投射力量的大陆国家不会培养这样的友谊呢?克罗继续解释说,这是因为唯有能够整合大陆力量的国家才能获得此种能力,而这正是让侯爵彻夜难眠,让麦金德乱开火的原因所在。只有通过恐吓甚至吞并邻国才能做到这一点。23那些本身无法控制一片大陆的国家,也不会愿意让他人以流血、武装和恐吓做到这一点。
这也曾是青年俾斯麦令人难以忘怀的许诺。24克罗出生于普鲁士,通晓德语,并看到了现代日耳曼帝国在欧洲的兴起。这种兴起用的是一种“以刀剑进行系统性领土扩张”的模式,借用一种后来出现的说法,德国从未“和平崛起”。俾斯麦深谙这一点,于是在获取霸权后,他向那些尚存的邻国保证,新的霸权将调和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但是,谁在胃口大开后还能轻易管好自己的嘴巴呢?25俾斯麦的方式是占领其他大国不想要的殖民地:一个帝国是否和秃鹫一般仅满足于残羹剩饭?现在俾斯麦已然退去,而接任者仍旧饥肠辘辘。克罗说出了这些人的想法。
我们必须有真正的殖民地,让德国移民可以定居并传播祖国的民族理念;我们必须有舰队和煤站,这样我们才能维系与各殖民地的紧密联系……繁荣强大的德国有6000万居民,它必须扩张而不能停滞不前,它需要在不更改国籍的情况下将多余的人口疏散至国外的殖民地上。
威廉二世领导下的德国不确定应在何处收手(或许他们就不想收手),但威廉二世似乎很欢迎一个“建立于挑衅之上的世界”,因为“一个结合了最强陆军力量和最强海军力量的国家才能迫使世界联合起来,脱离沉重的梦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