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潘恩的这本小册子的威力相当于伊丽莎白的火船:这是一种可燃烧装置,不仅能够让敌人闻风丧胆,还能集结防御力量,改变历史走向。当然,这一切不可能一次完成。《常识》于1776年元月问世之时,如何确保美国独立(而不是口头宣称其独立),尚不清楚。潘恩所做的是改变人们的心理。此时的英国人就像1588年的西班牙人一样,仍然暂时保持着他们的军事优势。不过,他们已经无法确定上帝或历史的进程,正义或理性,或者仅仅是竞争的天平,现在是否还都站在他们那一边。34
6个月之后,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充分阐明了这一观点:“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当一个民族有必要……按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在世界列强中取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真诚与尊重,有必要宣布促使他们独立的原因。”35虽然杰斐逊措辞仓促,但这样的话让英国人哑口无言,只能继续前一年他们在列克星敦、康科德和邦克山开始的事情:国王和议会尊重的自由,在这里遭到无情镇压。
历史学家约瑟夫·埃利斯指出,杰斐逊在抽象概念中隐藏矛盾方面是个天才。当这个宣称“人人生而平等”的弗吉尼亚人抵达费城时,衣着华丽的奴隶左右相伴。36他的宣言中混杂着普世原则和乔治三世个人犯下的27项罪状: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如果引用完整的文件会看起来有点蠢。和潘恩一样,杰斐逊也没有说过什么样的政府可以取代这位英国的暴君。爱国者的强项不在于细节。
否则的话,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尝试独立,因为细节会使火光暗淡。它们切断了争论的初衷和最终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潘恩和杰斐逊认为有必要首先让历史有倾向性,然后开始创造历史。修辞手段,作为他们的工具,必须比真相更清楚,必要时甚至可以扭曲真相。37乔治三世不是詹姆斯二世,更不是尼禄。尽管如此,杰斐逊还是在列举他的罪状时删除了对国王支持奴隶贸易的指控,因为这样会毁坏奴隶制的名声,而且这也将使投票支持自由的人提出异议。38
妥协带来的结果是人们一致投票支持自由。反之,一个意识形态上一致的宣言极有可能会不痛不痒地创造出“美利坚合众国13个分裂州”,一致的语调也无法煽动起签名者的情绪,更不会有爱国者的愤怒、哲学的反思、对未来流血事件的担忧、一种人人都在关注的确信,以及如潘恩所说的“权力在手”,可以“去重新开始建设新世界”39的青春欢愉。脾气暴躁的约翰·亚当斯一向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然而在号召对独立周年进行纪念时,他也陷入了这一情绪而不能自拔:“用展览、游戏、运动、枪火、钟声、篝火以及照明弹来隆重庆祝吧,从大陆的这一端到另一端,从此刻到永远。”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