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5

在雅典人在西西里岛投降的2382年后,美国派遣了543000名士兵前去协助越南共和国,即后来亨利·基辛格口中的“一大片陆地上的一个小半岛”54。截至1969年,平均每周有200名美国人在中南半岛丧生。越南共和国于1975年投降,截至此时,共有58213名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阵亡。55这使越南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成本第四高的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一场战争,其中理由也最难以解释。

越南战争不像朝鲜战争那样以闪电战开始,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联合持久抗战,最终迫使美国撤军。越南战争也不是为更大国家而打的代理人战争,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决定何时开战,如何行动,以及如何停战,由苏联和中国提供支援。56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之后不久两国与美国的关系都有所缓和。57

与此同时,其他地方正在发生很多事。1969年,苏联在战略导弹能力方面超过了美国。1968年,苏联粉碎了当时从内部改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有希望的努力——“布拉格之春”。1967年,以色列击败其阿拉伯对手并占领约旦河西岸,重塑了中东地区的局势。1966年,法国从北约撤军,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开始外交接触。1965年,美国的种族暴乱和反战抗议活动达到内战以来的最严重水平。整个20世纪60年代,在离佛罗里达海岸90英里的苏联的卫星国古巴境内曾部署核弹头导弹,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与当时美国的整体利益相比,美国在越南几乎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为什么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投入如此之多?我认为,修昔底德笔下类似的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个答案。公元前432年,伯里克利告诉雅典人,迈加拉可能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如果屈服于这件小事,“对方就会得寸进尺,提出更高的要求”。1963年11月22日早晨,约翰·F.肯尼迪曾警示得克萨斯州的听众,“如果没有美国,越南共和国将在一夜之间崩溃”,而且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盟友都将变得不堪一击。伯里克利曾坚称: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一切手段,抵抗敌人的进攻”。肯尼迪则补充道:“我们仍然是通往自由之门的基石。”58

无论这两起事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差多远,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如果一个国家的名誉受到质疑,那么其能力必须变得无限强大,否则虚张声势将成为常态。这两种方法都不可持续:这就是为什么长墙最初得以存在。它是将重要的东西和不重要的东西区分开来。一旦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导致长墙倒塌(正如伯里克利和肯尼迪所做的那样,不愿有所舍弃),则恐惧就会变成实际的景象,景象会投射成为映象,并且随着映象不断扩大,它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难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