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9

因为屋大维从来不以亚历山大大帝为榜样。47亚历山大大帝作为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只有在经历失败后才知道自己的局限。直到快要抵达喜马拉雅山时,他的手下才敢告诉他,部队已经无法再继续前进了。屋大维则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了解自身局限何在,即使在少数情况下,他未能认清自身局限,也会很快进行自我纠正。于是,战略自然而然地形成:他很少将愿望与能力混为一谈。亚历山大大帝一生都没有清晰地区分两者,到生命临近终点时才意识到两者之间的不同。33岁那年,身在巴比伦的亚历山大大帝在疲惫、疾病和失望中离世。48大约三个世纪之后,同样33岁的屋大维到达了亚历山大城,此时的他事业才刚进展到1/3。他看到并损坏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尸骸。

当然,屋大维能够不为自己的疾病所累,成功历经多次风险,其中不乏运气的成分,但他在利用优势和弥补弱点方面比亚历山大大帝更加谨慎。“先知迂直之计者胜,”孙子写道,似乎如其行文一贯之风格,要涵盖所有可能性,但他随之提出限定,“此军争之法也。”49

孙子指出,只有当能力接近愿望时,“直”的计策才能起作用。因为手头尽是好牌,自然可以予取予求,几乎不需要权谋。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能力不足以实现愿望——屋大维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此。因为手中好牌不足,就需要采用迂回之计,这种情况下,孙子认为要诉诸权谋。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因此,心中存留对立的观念,是“兵家之胜”。尽管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仿佛是孙子为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思想首开先河。但似乎是为了反驳和规训自己,这位圣人随后补充道:“不可先传也。”50

一个人所取得的各项胜利必须相互关联,否则这些胜利并不能促成真正的目标。但是,胜利又是无法预见的,因为要获得胜利还需要一些意料之外的机遇。因此,权谋需要计划,也需要随机应变。单个竞技场上取得的小胜利,会促成其他领域中更大的成功,从而使较弱的竞争者变得强大。51这让我们想到年纪轻轻的屋大维不断与稀里糊涂的安东尼周旋,就是在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以患为利,直到他有足够的能力在亚克兴战役中“直”面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