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家》简介
《民国十家》这本书是由.畅钟著创作的,《民国十家》共有167章节
1
前 言
浮躁之风吹遍大江南北,欲望层层堆积,坚硬如铁。生活在石屎森林中的人们,总期盼超脱牢笼般的存在,向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大漠、或是山水田园,享受其间的宁静与隽美,超...
2
自 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民国热持续发酵,对民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以至于民国学术思想之挖掘一直未曾停止,其背后的根源在于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极力吸收西方文明过程中,...
3
内容提要
林同济民国时期曾办杂志《战国策》,认为当时之中国乃历史上“战国时代的重演”,此后,人们常常将民国时期称之谓历史上第二次诸子百家之时代。除却其战国时代之政治经济等...
4
目录
目 录 前 言 自 序 内容提要 第壹章 梁启超:蹉跎负尽百年心 开辟新学头一功 一、生平 二、梁启超的文学研究 (一)梁启超文学研究方法与内容举例 (二)梁启...
5
第壹章 梁启超:蹉跎负尽百年心 开辟新学头一功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混乱的年代之一,也是大家辈出的年代。中国历史几千年来,一直在一治一乱的怪圈中打转。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2500多年前,同...
6
一、生平
梁启超,生于1873年,卒于1929年,广东新会人氏。字卓如,号任公。曾署名“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在天津购地建“饮冰室”后,又自称“饮冰...
7
二、梁启超的文学研究
...
8
(一)梁启超文学研究方法与内容举例
广义而言,梁启超所有作品,俱可以文学视之。其文风或犀利、或激越、或沉静、或平和、或柔婉、或忧伤、或愤懑,读来常让人拍案叫绝,击节赞叹。其因深厚的国学功底,虽提倡...
9
(二)梁启超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情感之挖掘及评述
梁启超对文学研究之最大贡献应该在于其对人物情感之挖掘,并常常将此居于首位。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说道:“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
10
(三)梁启超诗词选登
梁启超本人亦曾作诗词多首,今取诗作数首: 东归感怀 极目中原幕色深,蹉跎负尽百年心。 那将涕泪三千斛,换得头颅十万金。 鹃拜故林魂寂寞,鹤归华表气萧森。 恩仇稠...
11
三、梁启超的历史研究
...
12
(一)引言
研究或喜欢历史的人常常引用意大利思想家克罗齐的名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永远是后人的解读,克罗齐极度重视人类的思维本质及精神价值,并将之...
13
(二)梁启超历史研究目的
梁启超首先提出研究历史的诸目的:“中国民族发展轨迹及其何以保存盛大之原因、衰败之表征,中国诸民族之冲突调和之轨迹与所产生之结果,中国文化的基本所在及其与其他各民...
14
(三)史家、史体、史学之评判以及梁氏之历史观
在此基础上,梁启超对既往之史学界进行了极为精炼的回顾与评判,盖中国古之史官,王室及卿大夫之家皆有,故而正史与杂史并列,古之史书大都为编年体,且大都散佚,唯其名录...
15
(四)史学改造之法
梁启超指出,由于历史之沿革流变,史家之记述互为引用阐发,当有考证之比较,此乃汉、清等学人考据之功,此处略过不表。而对于历代史书与史评,梁启超言“自有左丘、司马迁...
16
(五)梁启超对所谓历史规律之说明
梁启超以二十年之功,搜集整理历代史书、杂记、文人笔记、史料,在混乱时局之中,勾画出中国历史的宏观框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纲目,可谓中国现代史学之开山鼻祖。...
17
(六)梁启超对历史人物之研究
关于人类的精神,必然要牵扯到对历史人物的研究,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曾对中国诸多历史人物进行了极为精炼的研究,涉及文学界、史学界、佛教界、政治家等,...
18
(七)梁启超史学研究之贡献总结
唐刘知幾言,研究历史者当具“史学、史才、史识”,章学诚加“史德”一项。观梁启超之研究,可谓四者兼具。而梁任公对史学之贡献,统而论之,在我看来,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
19
四、梁启超的学术史研究(国学思想研究)
...
20
(一)目的与方法
梁启超的学术史著作也被后人称之为梁启超的国学研究系列,由于国学含义太广且歧义较多,这里不准备对国学的概念进行探讨,也避免与以上条目相冲突,故而将其列为学术史研究...
21
(二)梁启超关于学术史划分以及不同学术流变融合之说明
国人大都以为中国自古以来以儒家为正统,其实不然,先秦时虽然诸子并存,其实法家、墨家为盛,两汉以道家为尊,自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以来,董仲舒糅和法家、道家、阴阳家之观...
22
(三)梁启超学术史研究之主要特点及重要价值
观梁启超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从空间讲,具全球眼光,从时间上讲,具历史眼光。故而有以下特点:一曰比较全面,二曰相对客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仅仅简单论述其在新...
23
五、梁启超的佛学研究
...
24
(一)佛教历史简介
欲了解梁启超的佛学研究之贡献,必先了解佛教的创建、发展、传播及中国化的历史。因此,介绍梁启超的佛学研究之前,先极简略回顾佛教的历史及其思想梗概。 如果说孔子是中...
25
(二)梁启超佛学研究目的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总结佛学为清学之一伏流,说道: 前清佛学极衰微,高僧已不多;即有,亦于思想界无关系……西洋哲学既输入,则对于印度哲学,自然引起连带的兴...
26
(三)梁启超佛学研究方法
关于梁启超的研究方法,其实一以贯之,那就是“问题的研究法、宗派的研究法、时代的研究法”,并且能融会贯通,互相补充。由于前面在梁启超的史学研究方法中已做过简单概述...
27
(四)研究内容及其主要成果
梁启超的佛学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印度原始佛教教理及其在印度的沿革流变,详见《印度佛教概观》、《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等。 第二,关于...
28
六、梁启超的政治、经济、财政、法学及西方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简述
梁启超除了对文学、历史、中国学术史、佛教等方面的研究外,对政治、经济、财政、法学、西方哲学尚有许多专题研究,这里不再展开,仅简单略述之。 梁启超对政治方面的研究...
29
七、梁启超学术研究方法、学术逻辑、学术体系以及为学目的再论
以上对梁启超学术思想之总结主要是从横向之角度,对其学术目的、方法、内容方面进行提炼与总结,并最后述及其在文学、历史、哲学、佛学、学术史等多方面之贡献。下面我们从...
30
八、梁启超之精神特质及其与学术思想之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