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

一、生平

张君劢,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号“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生于1887年,卒于1969年。祖籍上海宝山,出生于江苏嘉定。少时受私塾教育,12岁入冯桂芬主办的广方言馆(原名同文馆)就读,初步接受西式教育。1902年,中秀才,入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前身)学习拉丁文,后再转入南京高等学堂。1906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其间参加梁启超组织之“政闻社”。1910年,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1913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治政治学。1915年,组织“民主党”并任党魁。1915年回国后,曾任浙江交涉署长,《时事新报》总编,段祺瑞内阁秘书,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等职。1918年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考察归国后任北大、清华教授等职。1923年,发表《科学与人生观》之讲座,拉开“科玄论战”之序幕。1933年,与张东荪共同组建“民主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兼总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与黄炎培等人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历任常委;与陈布雷合办民族文化学院,任院长。抗战后,国社党与民主党合并为中国民主社会党,被推举为主席。1946年,创办“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起草《中华民国宪法》,将孙中山之五权宪法落实为五院制,以确保权力制衡与监督理念之实施。从政治上之主张及表现来看,张君劢一生既反对专制,反对蒋介石之独裁,又反对共产主义,力图以“第三势力”坚持其宪政理念,但屡屡碰壁,最后出走美国。就其学术思想而言,最初治政治学,进而钻研西方哲学,再涉及中西文化比较以及新儒家思想史,最后力图以西方之宪政理论补其不足。一生著述宏富,涵盖中西哲学、政治学、儒家思想史、科学哲学、宪法学以及政治实践等诸多领域。代表作品有:《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宪政之道》、《政制与法制》、《主国之道》、《明日之中国文化》、《新儒家思想史》、《义理学十讲纲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