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精神特质与学术思想之关系

七、熊十力精神特质与学术思想之关系

熊十力之经历,可谓时代之异数,少时从军,后感觉政党之争,皆为私利,故愤而求学,以中国哲学之探究为其一生之目标,于颠沛流离之中,经多年探索,终成一体。盛传其论学之时,嗓门高大,常得理不饶人,甚至于争辩中率性而起,与人扭打成一团,又不合己意时,挥拳相向,兹后相安无事,论理如常。于其经历中可知其精神风貌与性格特质。今略总结如下,以说明其与学术思想之关系:

(一)熊十力胸怀大志,并为之奋斗一生,从未动摇。

(二)熊十力对学术思想,从不迷信古人,必欲探究其根源,明其不足。熊十力多次言及“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可知其对真理之执着追求。

(三)熊十力极度自信,少年时即言“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可见一斑。

(四)熊十力能忍受长期的孤独与寂寞,毫不趋炎附势。

(五)其性格中有一种刚猛雄健之气概。

(六)对中国文化始终有一种信念,并极力挖掘其何以长存之原因与理念。

熊十力之性格简而言之,即是“自信、执着、刚猛、坚持”,而其思维习惯善于并坚持追究事物之本源,这一切构成熊十力之独特精神特质,并在其学术思想体系中留下深刻烙印。盖任何一种学术思想,必与创建之人之性格特点、追求目标、思维特点等精神特质紧密关联,质而言之,现今之人,常常将学术思想之创立归结于物质及社会根源,其实此乃外在因素,完全不可以说明学术思想之所以然,盖一个时代之中,有同样经历之人不胜枚举,何以成其学术并卓然高标者寥寥?是故,一种学说毋宁说是时代之造成,不如言是时代中之特立独行者依托于时代并超越于时代之局限方可成就,也即是说,任何伟大的思想必来源于伟大之思想家,而任何思想家之性格、气质、理念、目标则构成其学术思想之根本支柱。从此角度出发,则可以清楚地看到熊十力学术思想与其精神特质之关系。熊氏大开大合、刚猛精进、自信执着之性格特点促成其学术思想之天然特色;熊十力持之以恒、毫不妥协之求学问道且从不盲从之特质有力地保证了自成一体学说的形成;熊十力执着于探究学术思想之根本精神,则进一步促成了其贯通儒释两派根本宗旨之结论;熊十力刚猛强健之性格特质造就其对道家“虚无”与佛家“万法皆空”精神的强力批判。总而言之,熊氏学术体系从横向层面,穷儒道释之本质,弘究竟之真义,以翕闢二概念成其转变之说,其挖掘中国文化核心之精神以及其学术研究体悟之结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进一步弘扬,并为后学之人开辟研究之蹊径。然其学术思想,借用佛家判教之说,若以方法论之,则为别教;若以根本究竟义论之,可谓通教;若以修行次第论之,可谓顿教。熊十力之精神特质促成了其学术思想之独树一帜之鲜明特征。而人无完人,则其优点之中必连带其缺陷,前面几章已详述及,其破未必成,立当有据之说。是故,熊氏之结论已昭然,而其留给后人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为如何弥补其破除不当之处,达成“圆教”。其二,则是如何完成其“量论”体系。关于熊氏学问所造成此二点悬疑,此处略加说明,即是,以横向角度论之,熊氏打通释儒道及西方哲学之贡献不可谓不大,若从纵向角度,不同学说、体系、概念等如何安置,如何融入其博大体系之中,则凸显出来。仅仅从学术逻辑而言,在熊十力之后,其学术思想留待后人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而然,从此种角度出发,则中国文化之研究以及与西方文化之融合问题,正是熊氏之后续者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此种问题,在熊十力之弟子唐君毅与牟宗三身上始告一段落。两位现代哲学大家给出了各自完美的答案,也成为现代哲学思想以及学术体系方面的两座高峰。为完成熊氏学术思想之介绍,下面进而略为提及熊氏两位高徒之研究成果,以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