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中国妇女说
辜鸿铭维护传统,高扬中国文化之旗帜,以中国人之性格解析为出发点,指出中国人精神优越之一面,进而剖析中国文化中心灵和谐之图景,以儒家文化之教化作用取代西方之宗教,给人以理性与感性之和谐。而对于时人猛烈抨击的中国文化对妇女的禁锢,辜鸿铭同样明确地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妇女在中国文化之熏陶之下,别有一种西方人难以企及之优雅。辜氏言:
最后,我希望在此为你们指出在中国人的理想女性中最重要的品质,那种显著地区别于无论古今其他所有民族和国家的理想女性的品质。在中国妇女身上这种品质是真实的,是每一个主张文明的民族和国家的女性理想所共有的,但是这种品质,我想在此强调,它在中国的女性理想中发展到了这样完美的程度,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我所讲的这一品质,用两个汉字来形容,就是“幽闲”。
—— 李晨曦译辜鸿铭著《中国的妇女》
当然,辜鸿铭对中国理想妇女的赞美,来源于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对女性“三从四德”之要求,辜氏并未像当时之知识分子一样对此大加鞭挞,而是给予了无尽的赞美,辜鸿铭认为三从四德之要求与古代希伯来人之理想妇女如出一辙,而唯有中国才得以最终实现,辜鸿铭对三从四德之赞美与其对纳妾制度、君主制度之赞美可谓一以贯之,力图弘扬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文化之表观层面。辜氏对纳妾制度进行了极力的赞誉,认为其所以能稳定绵延数千年,乃在于其“忘我教”之作用,也就是妇女之牺牲精神,而此种牺牲精神在中国的士大夫身上同样具有,只不过,士大夫之牺牲精神是用来为整个家族、君王以及国家而服务,因此,妇女之牺牲精神同样重要,正是此两种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中国社会之稳定。也正是此种家庭制度保证了中国国家宗教之实现成为可能,从此意义言,辜氏对三从四德之肯定、对纳妾制度之赞美,并非单纯以男权主义之角度而展开,辜鸿铭对中国传统家庭以及在此中传统家庭中所必要之理想妇女人格之赞美,乃辜氏全面肯定中国传统之表现,也就是说,辜氏对中国文化之肯定,不仅仅停留于学术思想之层面,对与儒家文化影响之下之政治制度以及伦理道德也同样给予全面之肯定。此点乃辜鸿铭与众多对中国儒家传统之肯定者有着天壤之别。何以辜鸿铭对中国传统予以全面之肯定?此点需了解辜氏之学术逻辑之后方可得以清晰之说明,下节讲述辜氏之学术逻辑以及学术目的时再行剖析,此处仅将问题提出,以俟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