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玖章 辜鸿铭:四海飘蓬过一生欲将儒学救世荒

第玖章 辜鸿铭:四海飘蓬过一生欲将儒学救世荒

辜鸿铭可谓民国最为特立独行之人物,其趣闻轶事多多,传其北大上课时头戴瓜皮帽,梳长辫,板书时常缺点少撇,而口中则恣意汪洋,于讲解英国文学时不忘弘扬中国传统。时至今日,众人熟知者,有站在西方文明之角度而抨击其文化保守主义者,有维护国粹赞其弘扬中国传统之功劳者。温源宁在《不够知己》一书中,对辜氏之评价则别具一格,此处引用如下:

引人注目地炫耀他的辫子,是他整个为人的特征。他脾气倔犟,他以对立为生。大众接受的,他拒绝。大众喜欢的,他厌恶。大众崇拜的,他鄙视。与众不同是他的乐趣和骄傲。因为剪掉辫子成了时尚,所以他偏要保留。如果别人全都留着辫子,我敢说,他就会成为剪辫子的第一人。关于他的君主主义,情况也完全一样。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只是由于他希望成为例外。共和主义成了风靡一时的东西,因此,他就痛恨共和体制。他夸耀君主主义,就像花花公子夸耀他的领带。其实,从才智和精神方面称辜鸿铭为花花公子,倒也未必就不准确。就像花花公子夜以继日把时间花费在穿着打扮上,辜鸿铭则是为了与众不同而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殚精竭虑。辜鸿铭谈吐诙谐。但是他的诙谐总离不开一种悖论。而悖论的要点是以违反常识的观念使人感到意外。在这个问题上,辜鸿铭又一次显示出他那颗头脑的特性——惯作逆向思维的头脑特性。同样,他为维护儒家学说而斗争的姿态,也是他追求与众不同愿望的又一表现。几年前,知识分子都认为把儒家学说看成一大套有关人们行为的令人厌烦的陈腐教条是正确的。这就成为辜鸿铭采取儒家立场的足够好的理由了。别人摒弃什么,他就拥护什么。但是,最不可能成为孔门信徒的却是辜鸿铭。他对庄子和道教要比对儒家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一个宣扬君主主义的叛逆;一个把儒家学说当作人生哲学看待的浪漫主义者;一个以拖着作为奴役标志的辫子自傲的特立独行人物;正是辜鸿铭身上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使他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温源宁之评价,大概着力刻画其人物性格之一面,更将其种种矛盾之特色归结于其性格特点,果如是也?

辜鸿铭深受西方文化之熏陶,通九国语言,可将莎士比亚、弥尔顿、歌德等著作背得烂熟,最后却极力弘扬中国文化,甚至于大力支持君主制及纳妾传统,其学术思想之转变与核心何以解读?其对中国文化之褒扬与对西方文明之批判何以统摄?当时层面之政治与人生经历何以支撑其学说?其性格特点与为学目的之关系何在?如何全面解读辜鸿铭之学术思想以及其弘扬中国文化之真义?时至今日,仍未有足够有说服力之说明,抑或尚未有系统性之解析与评判。本文以其人生轨迹、治学路径、为学目的以及其精神特质之间之关系一一解读,其中之观点既不同于前人,又非时贤之所言,依惯例,先介绍其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