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学术成就、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简述

二、王国维学术成就、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简述

大凡有卓越贡献的学界大师,除了天才之心智、勤恳之精神外,必有其独特之研究方法,而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虽不能离开前人的启迪及传承,但一定有其自创之一面,而这种研究方法的背后一定是其有别于他人的精神内核,此种精神内核既包含其性格特质,也包含了其不同于他人的对世界、社会、人生等的态度及认识,也就是说,必有其独特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超绝于前人及时人的或宏大、或精致、或严谨、或洒脱、或大开大合、或严密细致的学术风格。如此而来,我们才可以对天才学者有着正确的解读及认识。

让我们先从王国维的学术成就说起,进而再论述其治学方法,最后看看其内在之精神气质以及对现在及后世的启迪意义。

从现在分科之学术体系而言,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涵盖极广,包括文字学、音韵学、校注、文献学、目录学、历史地理、历史哲学、民族地理、民族史、西方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评论、戏剧史、戏剧目录、经学、文学理论等。为了介绍之方便,这里我们不采用此等分类法。我们首先看看王国维的生前好友,同样为民国期间的学术大师陈寅恪对其学术研究及其学术方法的总结,作为我们介绍王国维学术成果之小引,最后再对其加以辨析,得出新的结论。陈寅恪在1940年出版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序言中写到: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着以轨则也。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幾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然详绎遗书,其学术内容及治学方法,殆可举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凡属于考古学及上古史之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鬼方昆夷玁狁考》等是也;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凡属于辽金元史事及边疆地理之作,如《萌古考》及《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等是也;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于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此三类之著作,其学术性质固有异同,所用方法亦不尽符会,要皆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吾国他日文史考据之学,范围纵广,途径纵多,恐亦无以远出三类之外。此先生之遗书所以为吾国近代学术界最重要之产物也。今先生之书流布于世,世之人大抵能称道其学,独于其平生之志事,颇多不能解,因而有是非之论。寅恪以为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然则先生之志事,多为世人所不解,因而有是非之论者,又何足怪耶?尝综揽吾国三十年来,人世之剧变至异,等量而齐观之,诚庄生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者。若就彼此所是非者言之,则彼此终古末由共喻,以其互局于一时间一地域故也。呜呼!神州之外,更有九州;今世之后,更有来世。其间傥亦有能读先生之书者乎?如果有之,则其人于先生之书,钻味既深,神理相接,不但能想见先生之人,想见先生之世,或者更能心喻先生之奇哀遗恨于一时一地、彼此是非之表欤?

陈寅恪对王国维的评价有其精当之一面,不仅仅阐述了王国维之学术方法,同时也强调了其学术贡献,当然,对王国维生前之哀苦也深表同情与悲悯,其中“然则先生之志事,多为世人所不解,因而有是非之论者,又何足怪耶?尝综揽吾国三十年来,人世之剧变至异,等量而齐观之,诚庄生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者。若就彼此所是非者言之,则彼此终古末由共喻,以其互局于一时间一地域故也。呜呼!神州之外,更有九州;今世之后,更有来世”则隐喻后来之人当可重新审视之。而今王国维离我们远去已近百年,此文读来,确实让人感慨万端。

陈寅恪乃史学大家,其对王国维治学之方法更多从史学而言之。诚哉斯言!但似有不足。王国维生前之学问,我们可以沿着陈寅恪之思路,将其扩充一步。其一为采用史学之方法所得之诸种。其二乃于史料之外之义理思想以及中国文化之境界层面之研究抑或文学创作。我们先根据此两点来展开王国维先生之学术成就。关于其贡献及精神内核俟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