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诗歌之略举及其所反映的陈氏精神
癸丑冬伦敦绘画展览会中偶见我国新嫁娘凤冠感赋
氍毹回首暗云鬟,儿女西溟挹袖看。
故国华胥今梦破,洞房金雀尚人间。
承平旧俗凭谁问,文物当时賸此冠。
残域残年原易感,又因观画泪汍澜。
红楼梦新谈题辞
等是阎浮梦里身,梦中谈梦倍酸辛。
青天碧海能留命,赤县黄车更有人。
世外文章归自媚,灯前啼笑已成尘。
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
挽王静安先生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纍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妬道真。
赢得大清干凈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北大学院己巳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
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
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
甲申除夕自成都存仁医院归家后作
爆竹声中独闭门,萧条景物似荒村。
万方兵革家犹在,七载流离目更昏。
时事厌闻须掩耳,古人久死欲招魂。
六龄稚女扶床戏,仿佛承平旧梦痕。
丁亥除夕作
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
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纯阳观梅花
我来祗及见残梅,叹息今年特早开。
花事已随浮世改,苔根犹是旧时栽。
名山讲席无儒士,胜地仙家有劫灰。
游览总嫌天宇窄,更揩病根上高台。
乙未人日
岭南此日乐悠悠,愧对梅花六岁留。
废疾久遮今世眼,登临犹发古时愁。
画符道士翻遭祟,说梦痴人总未休。
节物不殊情绪异,阿龙何地认神州。
有感
新秋景色旧山河,七六年华一梦过。
蜗角风云金鼓振,牛衣涕泣病愁多。
武陵虚说寻仙境,子夜唯闻唱鬼歌。
纵有名山藏史稿,传人难遇又如何。
丙午清明次东坡韵
史书既欲尽烧灰,何用今朝上冢哉。
南国高楼魂已断,西陵古渡梦初回。
贤妻孺仲恹恹病,弱女渊明款款来。
翻忆凤城一百六,东风无处不花开。
歌舞
歌舞从来庆太平,而今战鼓尚争鸣。
审音知政关兴废,此是师涓枕上声。
经史
虚经腐史意如何,谿刻阴森惨不舒。
竞作鲁论开卷语,说瓜千古笑秦儒。
旧史
厌读前人旧史编,岛夷索虏总纷然。
魏收沈约休相诮,同是生民在倒悬。
《广雅堂诗集》有咏海王村句云:“曾闻醉汉称祥瑞,何况千秋翰墨林,”昨闻客言,琉璃厂书肆之业旧书者悉改新书矣
迂叟当年感慨深,贞元醉汉托微吟。
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
辛卯广州端午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惟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文章
八股文章试帖诗,宗朱颂圣有陈规。
白头宫女哈哈笑,眉样如今又入时。
男旦
改男造女态全新,鞠部精华旧绝伦。
太息风流衰歇后,传薪翻是读书人。
偶观十三妹新剧戏作
涂脂抹粉厚几许,欲改衰翁成姹女。
满堂观众笑且怜,黄花一枝秋带雨。
《霜红龛集》望海诗云:“一灯续日月,不寐照烦恼。不生不死间,如何爲怀抱。”感题其后
不生不死最堪伤,犹说扶余海外王。
同入兴亡烦恼梦,霜红一枕已沧桑。
北海舟中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故国新声一笑休。
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
渤海舟中望月有怀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澈苍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七月七日蒙自作
地变天荒意已多,去年今日又如何。
迷离回首桃花面,寂寞销魂麦秀歌。
近死肝肠犹沸热,偷生岁月易蹉跎。
南朝一段兴亡影,江汉流哀永不磨。
癸巳七夕
离合佳期又玉京,灵仙幽怨总难明。
赤城绛阙秋闺梦,碧海青天月夜情。
云外自应思往事,人间犹说誓来生。
笑他欲挽银河水,不洗红妆洗甲兵。
乙巳元夕次东坡韵
断续东风冷暖天,花枝憔悴减春妍。
月明乌鹊难栖树,潮起鱼龙欲撼船。
直觉此身临末日,已忘今夕是何年。
姮娥不共人间老,碧海青天自纪元。
甲辰五月十七日七十五岁初度感赋
吾生七十愧蹉跎,况复今朝五岁过。
一局棋枰还未定,百年世事欲如何。
炎方春尽花犹艳,瘴海云腾雨更多。
越鸟南枝无限恨,唾壶敲碎独悲歌。
丙申六十七岁初度晓莹置酒为寿赋此酬谢
红云碧海映重楼,初度盲翁六七秋。
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斫头。
幸得梅花同一笑,炎方已是八年留。
忆故乡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关于陈寅恪的诗歌,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笺证》中已有详尽之考证与解析,此处不再一一置评破解,但就其中所体现的无限哀愁、伤感、反思与希望来看,可知陈氏在山河破碎之际,对中国文化的执着,对自身身世的悲叹,其诗风无疑为当代之杜甫,而其中所隐藏的大爱大恨足可够后人参详体悟,今不再多言,仅将其作为对其精神人格体悟之参考而引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