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劢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及总结

(一)张君劢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及总结

张君劢在《学术界之方向与学者之责任》一文中,述及中西文化之根本异同:

东西文化之比较,一至难之也。西方文化,始于希腊,至中古裹于宗教色彩中,迄于近代,则以科学为基础。反观吾国,其宇宙观之本于儒释道三教者,因大有异同。……顾文化异同,在学术上尤为显著,以孔孟以来之学术与西方近代科学相对照,则吾国重人生,重道德,重内在之心;西方重自然,重知识,重外在之象,因此出发点之不同,亦即两文化之判然各别。

张君劢显然对中西方文化均有着清晰的认识,可以看出,张氏对西方哲学、科学之理解当时确实远远超过“科玄论战”中科学主义之一方,当时的丁文江、胡适等人错误地将科学方法定义为科学的本质,并将其推广到无所不至的地步,显然是对科学的本质的误读,也不符合后期西方科学哲学者如波普、库恩等人“证伪主义”或“范式理论”对科学的解读。至于张君劢,将人生观与科学并列,虽有其强调自由意志之一面,然而人生观本来属于价值判断之范畴,容易落入对手所执着的“人生观”的研究中也可以采取科学方法的诡辩中。张君劢更多是从中西比较的角度,探讨中西学问之异同,概而论之,张君劢对中西文化尤其是对西方科学的理解大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东方之格物致知:

1.东方治学之目的在修身养性。

2.东方学术之对象为人生、为人伦。

3.东方治学之方法为内省,为读书,为在待人接物上体验。

4.东方治学之方法,除考诸先圣之典籍外,验诸一身之是非外,无他法。

5.东方治学与处事之道,合二为一。

6.东方所谓理学或性理学,与西洋之哲学有相类处亦有相异处,乃吾国独有之身心修养法,自有其特殊价值。

西方之科学:

1.西方治学之目的在求真理。

2.西方学术对象为宇宙,为自然界,为客观方面之社会。

3.西方治学之方法为观察,实验与统计。

4.西方治学方法,其理论之是非,以论理为标准,其事实之是非,以实验调查所得为标准。

5.西方之治学与处事,分而为二。

6.西方之学术,自共分科者言之为科学,自求其宇宙最高之原理言之为哲学。

——张君劢《学术界之方向与学者之责任》第二部分

张君劢以政治学研究入手,后来赴德国攻读西洋哲学,尤其对倭铿、康德、黑格尔之哲学深有体会,并对德国哲学与英美经验主义之哲学之分野有着清晰的认识。然而,张君劢的最大贡献则在于其着力探讨中西文化中相同或相通之处。在介绍张君劢的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的学术成就前,兹简略介绍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