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章 张君劢:中西勘通途实践难容世

张君劢为民国时期继梁启超之后,又一位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实践于一身的学术大家与政治实践家。其在1923年率先发表题为《人生观与科学》之文章,旗帜鲜明地反对纯粹“科学主义”,反对“科学万能论”,结果被地质学家丁文江贴上“玄学鬼”之标签,进而受到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人的讨伐。1947年,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被尊为“宪法之父”。时过境迁,现代学人又将其推崇为“新儒家”之代表人物而极力褒扬。张君劢之学术思想究竟应该怎样解读,其学术思想之重要价值何在?其政治实践之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又有何种意义?本篇试图说明一二,并分析张君劢之有别于他人的独特贡献,进而理出一条涵盖张君劢学术思想与政治实践的线索及其可能性解读。首先,让我们从张君劢引起的轰动一时并在20世纪初期导致的中西之争的“科玄论战”说起,介绍科玄论战之前,让我们看看张君劢之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