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佛学研究目的
2025年09月15日
(二)梁启超佛学研究目的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总结佛学为清学之一伏流,说道:
前清佛学极衰微,高僧已不多;即有,亦于思想界无关系……西洋哲学既输入,则对于印度哲学,自然引起连带的兴味。而我国人历史上与此系之哲学因缘极深,研究自较易,且亦对于全世界文化应负此种天职,有志者颇思自任焉。
梁启超在《结集〈婆娑〉异说订讹四则》中说道:
以《婆娑》之委曲繁重,虽当时印度笃学之士,犹且累年不能殚其业,况在我国,其于此种哲理之素养,本自缺乏,又经重译之后,术语迷离,文辞诘蘜,开卷数行,则已恐卧,加以黜在小乘,动遭轻蔑,彼号称佛弟子者,一声弥陀,几条公案,便以大乘慧业自命……
上述第一段文字说明梁启超认为佛学实有裨益于全人类,“有志者颇思自任焉”,而梁任公“喜欢研究佛教”“愿夙好治佛学史”,实乃梁启超力图挖掘佛教思想有利于世界文化者为己任。而第二段引述梁启超关于《大毗婆娑》(作者注: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经典,大乘《唯识论》渊源之一)的说明,国人多有不明,同时指出国内自隋唐以降千余年来“空谈佛性”者多多,而认真研究者却少之又少。梁启超研究佛学盖欲弥补国内学界之不足。此乃梁启超研究佛学之两个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