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生平及著述

一、陈寅恪生平及著述

陈寅恪,生于1890年,卒于1969年,祖籍江西修水,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父陈宝箴,曾官拜湖南巡抚,为开明清流,父亲陈三立为诗文名家,其祖父与父亲均以诗文名重,深谙儒家典籍。陈三立为晚清诗界领袖,曾在家中自办私塾,讲授四书五经以及算学、地理等。陈寅恪少时即深受中国文化训练,并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十二岁即随兄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5岁回国。1910年再度自费留学,先后入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1914年因一战爆发回国。1918年官费游学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梵文与巴利文。1921年,再度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东方古文字,并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此一时期,为陈寅恪求学时期。陈寅恪以求学为目的,从不考取任何文凭,但以最快以及最精之原则广泛吸收不同西学科目之精要。

1925年回国,兹后被聘为清华国学门导师。1928年,与台湾巡抚唐景崧之孙女唐筼结百年之好。1930年,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在国学门讲授其间以及其后一生,乃陈氏学术研究、著述、讲授时期,其所研究领域广泛,涉足文学诗词、汉魏南北朝隋唐史、政治制度之沿革流变、佛教典籍校注与翻译评介、释道儒三教交融、边疆地理等方面。文革时惨遭非人之折磨与迫害,含恨而亡。

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寒柳堂集》、《论〈再生缘〉》、《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