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价值及精神特质之总结
通过以上对胡适的介绍与点评,此处我们可以再一次总结胡适的学术思想及其精神特质之关联:
胡适的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国而言有其重要价值与作用,分别是:
其一,胡适利用杜威哲学之方法,开创性地对中国先秦诸子及宋明理学进行了内在于其学术体系的逻辑分析。胡适并未彻底将中国文化之本位抛弃,恰恰相反,胡适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仍然植根于中国文化之本位,不过将其“名学”之逻辑关系一一列出并进行总结。也就是说,胡适仅仅认为中国缺乏西方那样的“逻辑学”,但胡适承认并且一直致力于挖掘中国哲学体系内,尤其是先秦不同派别学术思想中内在逻辑的研究,此乃胡适之一大贡献。
其二,胡适通过介绍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提倡并推介“民主”“自由”“科学”之理念,可谓对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
其三,胡适晚年通过对儒家的深入研究,一方面提出不同于诸多历代儒家之诸多观点,尤其是儒家的来源说,当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胡适强调并肯定了儒家的“有为主义”。
其四,胡适对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的观点进行了明确的剖析与批判,提出朱熹的新儒家主义阻止了现代科学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在当时及现在的角度而言,具有重大的价值。
关于胡适思想的诸多评价,当时诸家如王国维、陈寅恪、梁漱溟都曾有过较为负面之评价抑或暗示,此处不再一一罗列。本篇仅仅指出,若按照传统的所谓“一分为二”之评价方法,恐怕难有建树。盖所谓一分为二,指出其优势同时再指出其不足,却忽略了优势与不足之必然联系,也就是说,任何学术思想必有其整体性,若没有对其整体性的认知与把握,则消除其不足的同时,优势也荡然不存,正是基于此种理念,我们对胡适的评价应该有更为客观而整体的把握。从此意义上而言,我们必须对胡适的精神特质做一总结,方可对胡适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与把握,而其学术思想之优缺点一览无余,我们所应该继承的胡适之有益一面方可得以继续,而不利之一面则可以轻松化解。
胡适三岁丧父,其母亲乃以年轻寡妇之家族之弱势地位,含辛茹苦,必忍受人世之艰难,忍辱有加,对胡适包容之人格有着决定性影响。而其母亲则一面不断灌输胡适教育之重要,及其父亲之伟大,使胡适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对中国文化有一定记忆与表层之理解。正是其母亲在家族中的弱势地位,无疑影响了胡适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即是胡适对中国文化潜在的反抗意识。年轻时到美国求学之经历,杜威哲学方法对胡适影响之深,促成其一以贯之之研究方法。正是杜威哲学之局限以及胡适对中国文化理解之局限造成胡适学术思想之局限。但胡适借用杜威哲学之方法,对中国文化之研究有其重大意义,此点已于上文言及。胡适之成长经历及其家庭环境造成胡适特有之精神特质。此精神特质之表现于年少时则是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与否定,而年长时方能客观而全面地认真整理与研究,至晚年时则重新回归国故尤其是儒家之整理工作,此乃胡适之复杂性与包容性在学术思想上的表现。
总而括之,胡适乃现代中国新文化之奠基人之一,而其引进西学之方法与理念有其巨大的进步意义,尤为难能之处在于其并未简单以西方实用主义对中国诸子百家提出否定,而是力图寻找中国哲学中与西方等同或接近之方法论,此点尤须注意,并非时人所言之胡适仅仅为西方实用主义之传播者,或言之为用西学方法对中国哲学进行改造之代表。同时,胡适倡导的民主、科学以及自由精神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但其对中国文化境界层面、智慧层面及道德层面的认识则本能地存在缺憾之处,此乃今天重读胡适所应注意之要点。对胡适之全面评价正是本篇写作之目的,其优劣长短,更待大雅君子详察明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