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政治、经济、财政、法学及西方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简述

六、梁启超的政治、经济、财政、法学及西方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简述

梁启超除了对文学、历史、中国学术史、佛教等方面的研究外,对政治、经济、财政、法学、西方哲学尚有许多专题研究,这里不再展开,仅简单略述之。

梁启超对政治方面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对当时时政之论断,著述繁多,最著名者有《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异哉所谓国体之问题》等。另一方面为偏向政治学方面的论述,包括《开明专制论》、《宪章线路》、《中国国会制度私议》、《间接选举》、《责任内阁之将来》等。

经济问题及经济学、财政方针等方面的论著有:《亚当斯密论》、《中国货币问题》、《据生计学原理及各国先例的研究外资输入之利益》、《论中国财政学不发达之原因及古代财政学之一斑》、《论所采取本位制度》、《法定平价之重要》、《公债政策及先决问题》、《论地方税与国税之间》、《制标财政学》等。

法学:《中国法理论学发达史论》、《旧学派关于法之观念》、《法治主义之产生》、《中国成文法》、《司法独立之将来》等。

西哲诸系:《论卢梭》(作者注:原名卢骚)、《论斯宾诺莎》、《论柏林》以及希腊哲学等。

科学:《科学精神与东西方文化》。

外交:《中国外交方针私议》。

观以上著述,梁启超在政治、经济、国体与政体、财政金融、外交方针等许多方面的论断仍具有重大价值。梁启超对西方诸学之研究,必先厘清其脉络,抽出其原理,然后提出为我所适用者,比如梁启超从对古希腊到近代西方发展史的研究,得出其政治学原理乃阶级斗争之产物,就实质而言,此乃西方民主之本质,但其政体之架构仍可为我所用,并具体提出一系列之步骤、方法等。而梁启超指出中国经济历来重分配不重创造,与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以满足其私利之“看不见的手”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并未一概盲从,指出其弊端所在。梁启超之诸多论述,实对于我国之经济改革及政治改革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