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
2025年09月15日
一、生平
熊十力,湖北黄冈人氏,生于1885年,卒于1968年。幼年家境贫苦,聊取家中经史读之。十五岁,方于师门受学半年,后参加湖北新军,入陆军小学堂。兹后跟随孙中山,于党政之争中愤然叹曰“竞权夺利,革命终无善果”,转而潜心问学,初觉儒家平易,未有深解。后师从欧阳竟无,醉心佛学,乘其师法相、唯识两派之说,终觉佛家宗旨归空,随破唯识学,再入儒学,以儒家《大易》阐发体用不二之理,以救所谓“顽空”之弊。《新唯识论》出而兴轩然大波,见仁见智,攻之者言其“弃圣灭祖”,赞之者言其“平章梵华”。常与人大谈国学,自信其对儒佛两家之解说乃佛陀与孔圣之本意,大开大合,率性随真。后怜其学之无人问津,慨叹国学之衰亡,于人间非境中受尽屈辱,常哀叹“中国文化亡矣”。穷其一生,力竭髓衰,不忘国学之传承;哀世之中,穷究“体用”于一体。时光荏苒,其学轮回,今以此篇奠基先贤,广布精神,以俟大雅君子共识焉。为解其思想,当先论其儒学,提炼其学术研究之法,再叙其史学与佛学,进而总结其体用不二之体系,最后探究其精神特质及与其学术思想之间之关系,以明了熊氏之核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