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
辜鸿铭,本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号东西南北人、汉滨读易者等,生于1857,卒于1928。出生于马来西亚,求学英国、德国、法国等。曾就职于新加坡政府机关,后入住张之洞幕府,为其英文翻译兼幕僚,之后于北大讲授英国文学。专著有《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中国牛津运动》(又名《清流传》)、《张文襄幕府纪闻》等。晚年讲学于日本、台湾等地,病逝于北京。辜鸿铭曾总结其一生之四洋,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为了对辜鸿铭有更进一步之认识,兹摘录几段同时代之人士对辜鸿铭之记述。
周作人在《辜鸿铭》一文中言:
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是福建闽南人,大概先代是华侨吧,所以他的母亲是西洋人。他生的一幅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
冯友兰在《英文门教授辜鸿铭》中言:
在1915年9月初,我到北京大学参加开学典礼。由胡仁源主持会场,他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幕词以后,当时的英文门教授辜鸿铭也坐在主席台上,他站起来发言。……他说,现在做官的人,都是为了保持他们的饭碗。接着说,他们的饭碗,可跟咱们的饭碗不同,他们的饭碗大的很,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
凌叔华《记我所知道的槟城》与辜鸿铭有关,文中言:
这个怪人,谁能跟他比呢!他大概是没出娘胎,就读了书了,他开口老庄孔孟,闭口歌德、伏尔泰、阿诺德、罗斯金,没有一件事,他不能引上他们一打的句子来驳你,别瞧那小脑袋,装的书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还多几册吧?我曾听一个父执说他听见几个西方学者说过类乎这样的话。难怪那时北京有人说:“康子赔款以后,若没有一个辜鸿铭支撑国家门面,西方人会把中国人看成连鼻子都不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