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的中国美学以及艺术思想之研究

(二)宗白华的中国美学以及艺术思想之研究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以及美学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儒家、道家等先秦诸子之哲学思想之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美学之哲学思想及其主要特点,比如《中国道家的时空意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漫话中国美学》、《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艺术三境界》等;二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建筑、音乐等不同艺术科目的研究,比如《建筑美学札记》、《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美学史专题研究:〈诗经〉和中国古代诗说简论(初稿)》、《中国美学思想专题研究笔记》、《论〈兰亭序〉的两封信》、《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略谈敦煌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等;三是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之中国艺术或美学思想以及风格特点等,比如《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编辑后语》、《清谈与析理》等。为了保持介绍宗氏学术介绍之一贯性,首先介绍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总的特点的概括与总结,以便于理解宗氏对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之间关系之认识,也作为了解宗白华对中国不同艺术科目理解之开端。

1.宗白华对中国艺术总的特点的认识

在第一节介绍宗白华对中西哲学之研究中,指出宗氏对中西哲学中时空观之不同,其实可以成为理解宗白华美学艺术思想的一条线索。宗氏指出,西方之时空观乃是纯理的、客观的,因而成为其科学艺术等基础,那就是西方之哲学、科学以及艺术均走上了一条纯理之道路,正是后期对此种理念的反思,才有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及美学思想;同样,中国哲学中的时空观建基于《周易》、《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国人的时空观是结合自然天道与伦理生命之不可分割之一整体,从此角度而言,宗白华可谓抓住了中国艺术思想之源头,宗氏在此一哲学理念之引导之下,再就中国时空之表达,探讨中国艺术中之虚与实之问题,在此基础上,宗氏结合人格精神与山川灵秀之自然景观之研究,提出中国艺术中的意境问题,并将此种意境分为三个层次。就以上宗氏之逻辑而言,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精神之把握可谓匠心独运,尽得其妙。下面简单引述宗氏发表于1943年的《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的一段话,以知其端倪:

什么是意境,唐代大画家张璪论画有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鸢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的中心。

宗白华进一步将意境分为三个层次,即“写实、传神与妙悟”(宗白华《中国艺术三境界》),而关于此意境的表达,则无非“空灵与充实”,宗白华在《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言:

文艺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这是多么丰富、充实!孟子说“充实之为美”,当作如是观。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它独创的形象,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这又是何等的空灵。

以上为宗白华对中国艺术总体认识中的时空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一系列美学思想之简单介绍,下面介绍宗氏对中国不同艺术科目的美学观以及其特征研究。

2.宗白华对诗歌、书法、建筑、绘画等艺术的研究

宗白华对中国诗歌、绘画、建筑、书法、音乐、戏剧等各方面均有着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下面简单介绍其对书法以及绘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作为其中国艺术美学思想方面研究之代表。

(1)宗白华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

宗白华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在其《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思想》一文中,此文中,宗白华首先总结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之艺术,当来源于中国之形象字与毛笔的使用两个方面,当然,此问题古人多有论述,再次,宗白华分析中国历代大书法家或文人对书法艺术的总结,提出中国书法贵在“用笔”、“结构”以及“章法”三个环节,其实所有的书法创作技术最终是为艺术之本质而服务,那何为书法之本质,我们看看宗氏之言: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宗白华《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

(2)宗白华对中国绘画的研究

宗白华对中国绘画艺术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诗画中的空间意识》、《中国艺术的虚与实》、《古代画论大意》以及《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等。前二者以探讨中国绘画中的哲学思想或曰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之下之绘画理念,后二者则是宗白华对中国历代画论的精辟分析,精彩异常,从此两篇文章可知宗白华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与体悟。此处仅略举其所论述之部分画论: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

梁武帝《昭公录》

后魏孙畅之《述画记》

陈姚最《续画品录》

唐沙门彥悰《后画品录》

李嗣真《后画品录》

顾况《画评》

刘整《续画评》

裴孝源《公私画录》

窦蒙《画拾遗录》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中国历代画论,或以画家之实践总结,或以文人鉴赏之角度而言,或以总结笔墨风格等为其要,宗氏对以上画论,引经据典,平实论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貌,宗氏于历代画论之中,最推崇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赞其“前无古人,后无相继”。宗白华认为张彦远对中国绘画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二,其一为对绘画结构的总结,其二为绘画理论的总结。宗白华对清初高僧石涛之《画语录》也颇为欣赏,并以其“一画论”作绘画思想之高度总结,宗白华言:

石涛云:“画立于一画”。谓“意”率领众笔一气到底,表出作者自己的意、意境。千笔万笔,只是一笔。一笔贯穿全体,即意表现于全体,产生各人、各时代、各画派之风格。

——宗白华《古代画论大意》

以上为宗白华对中国历代画论介绍之简介。

3.宗白华对魏晋以及隋唐人艺术气质之分析

(1)宗白华论汉、魏晋、唐之艺术精神之区别

这个时代(作者注:指魏晋时期)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个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及晋人之美》

(2)宗白华论魏晋艺术之美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上最动荡、最黑暗之时期,却同时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想与艺术精神大放光芒的时期,宗白华以刘庆义所著《世说新语》为突破口,论述晋人之美,其核心在于魏晋时期人们对玄学名理之追求,对山川河流之融容,对性情人格之高扬。宗白华将魏晋时期艺术之美归结为魏晋名士门的真性情上,宗白华言:

晋人艺术境界的高,不仅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好一个“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及晋人之美》

(3)宗白华论《游春图》及隋唐间艺术关系

如果我们把隋唐的丰富多彩,雄健有力的艺术和文化比作中国历史上的浓春时节,那么,展子虔的这副《游春图》,便是隋唐艺术发展里的第一声鸟鸣,带来了的春天气息和明媚动人的景态。这“春”支配了唐代艺术的基本调子。

——宗白华《论游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