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劢政治学思想之出发点
2025年09月15日
(一)张君劢政治学思想之出发点
张君劢之政治学思想,与承认儒家思想之可贵处不同,基本上对中国政治学思想采取否定的态度,此点也为张君劢与梁启超之不同之处,梁任公在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尚对于中国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思想有相当程度的肯定。张君劢在《东西政治思想比较》一文中言:
自秦以后,君主专制政体确立,朝野所讨论者,更不外行政之制度,曰天赋,曰考试,曰兵制,曰封建,试举《通典》、《通考》等书考之,皆不外此。一民族之中,其本体曰国家,其活动曰政治,因政治之目的而有所施舍,是曰行政。秦以后之中国,但有行政制度之讨论,无所谓政治,更无所谓国家。
当然,张君劢之主张,确有其矛盾之处,概一国之政治思想,与一国之文化必有联系,也可以说,儒家思想乃中国文化中之重要组成部分,张氏既服膺儒家思想并力图挖掘其中之优势,以便与西方文明之汇通,同时也寄希望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新绽放其光芒,但张氏对中国政治思想基本上持以否定之态度,可见其自相矛盾之处,如何解之?
张君劢总结先秦儒家好“德”,道家法“自然”,墨家“尚同兼爱”,法家具“法制主义”之精神(见张君劢《东西政治思想比较》一文),为什么却基本上否定中国政治文明?概源于其对西方政治学思想的服膺,张君劢以西方政治学思想为标准,尤其是对西方政治学思想中民族国家之形成、民族国家之主体地位的确立、国家宪法为根本大法的立场来进行批判的。从此意而言,则张氏对中国文化中政治思想之批判可理解为中国历史中现实政治之批判,并非单纯理解为张氏对先秦诸子政治思想之批判,因其角度与目的的不同,从而导致其结论与梁启超之不同之处,然诉之于其学术逻辑及为学之目的,则张、梁二君之思想当可兼容并包,非一矛盾之主张焉。张君劢的政治学思想可谓杂糅并取,吸收卢梭、黑格尔、洛克等人之思想,并力图在当时之中国确定一新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