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四、高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高龄老年人是一组脆弱的人群,根据两周内新发病率持续时间及卧床天数研究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占近半数,且病程明显迁延,所需恢复期较长。因此,加强预防工作就可明显地降低两周内新发病率,其次发展社区短期的居家托老式医护帮助也是解决高龄老年人暂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社会途径,也有助于高龄老年人家属短期外出时老年人得到照料。所谓“长期照料”也可成为社区或养护机构的一种新型工作方式。

1.健康和保健需求

(1)主要目标:维护和促进高龄老年人健康,延缓衰老,维持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主要方式:周期性体格检查和健康教育。

(3)主要要求:发挥家庭人员的养护和保健职能,积极消除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保护好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力,掌握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自我保健的本领。

2.预防和医疗需求

(1)主要目标:老年期新发生疾病的防治(老年期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精神心理障碍的预防),慢性病的及时诊治和坚持治疗,防止发展和恶化。

(2)主要方法:直接向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级医疗服务,如门诊、出诊、巡回医疗、家庭访视(包括设置家庭病床)。

(3)主要要求:提供和承担首次服务(老年人出现卫生问题时的首次服务,或称一级接触)、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3.护理需求

(1)主要目标:使高龄老年人能得到一般护理(清洁卫生、饮食、睡眠、服药等护理)和疾病防治要求的特殊需求护理服务。

(2)主要方式:采用社区的医院、卫生站和家庭中能开展的适宜护理技术。

(3)主要要求:除社区专业卫生保健人员执行外,指导家庭人员和高龄老年人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实施的照护技术。

4.康复需求

(1)主要目标:保持健康高龄老年人机体功能,延缓衰退,促进病残机体功能的恢复和代偿功能的发挥。

(2)主要方式: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功能体操、简易康复器的使用、康复器材和手术方式的康复、高级精神活动康复。

(3)主要要求:以推广适合高龄老年人本人、家庭人员能开展的康复技术为主,专业医疗机构要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康复指导和康复评估。

5.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1)主要目标:保持高龄老年人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减少不良因素对心理健康的损害。

(2)主要方式:开设心理咨询业务和配合社区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龄老年人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维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3)主要要求:重点使高龄老年人和家庭人员对疾病有正确理解,尽量减少因疾病而带来的多种心理、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