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无用感
(一)临床表现
心理学中的无用感,是一种较复杂的常见问题之一。病人的典型特征是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匹配,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出现幻觉及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心境低落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感。
5.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想死,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二)照护方法
8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机能加快衰老,对社会、家庭的贡献减弱,社会角色变化,会有成为家庭累赘、负担的担心,自我价值感降低而产生的无用感。若情绪调节不当,老年人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轻生的念头。因此,提前预防、及时调适很有必要。
1.正确对待衰老,接纳自己 要让老年人相信,衰老的他(她)们不仅不是子女的负担,而且还是家庭的幸运,老年人的健在有利于家庭和睦关系的维系,“多世同堂”“子孙满堂”想想都是很温馨的场景。老年人要消除“树老根枯”的悲观想法,接受晚年的自己。
2.发挥余热,量力而行 老年人中也有一些身体仍然很健朗,对于这类老年人,可以继续担任健朗、思维清楚的“资深导师”。余热,担任一些社会角色,丰富生活的同时,富足精神,将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年轻人分享,增加自身价值感。当然,工作必须力所能及,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适度学习,延缓智力衰退 正如西汉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老年人的时间相对充裕、人生阅历丰富,适度学习能够延缓智力衰退、保持大脑灵活,对于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到的营养,能使老年人增加获得感与价值感,保持与外界联系,所谓“常读常新”,即使是对同一本书的学习,也能在不同的阶段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4.合理饮食,规律作息 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老年人的科学生活方式归纳为:情绪平稳、科学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按此要求去做,其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可下降69%~75%,老年常见病减少一半左右,会使人更长寿。老年人应以低盐、低脂、易吞咽、易消化食物为主,多进食蔬菜水果,均衡营养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C,提高身体免疫力。高龄老年人所需睡眠时间相对缩短,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保持豁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