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中医保健方法
(一)生活起居护理
结合老年人常适劳逸的起居特征,引导老年人在春夏季节早起晚睡,在秋冬季节引导老年人早睡晚起;对于一些老年人长年早睡晚起,应尊重其习惯;引导可下床的老年人应做适度活动,保证气血流畅,增强体质,提高抗御外邪能力。生活起居护理强调老年人的起居应遵循自然领域阴阳昼夜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生活起居护理“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中医认为生活起居要顺应一年四时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老年糖尿病病人应有合理的作息及起居时间,应注意劳逸结合,不易过劳,亦不宜过于安逸,宜饭后进行适量的慢步走15~30分钟,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能量的消耗,进而不至于使餐后血糖偏高。
起居护理主要是指病人在恢复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使病人心情舒畅,安心养病。同时应细心帮助病人搞好个人卫生,每天早晚洗漱刷牙、梳头、洗澡,经常指导病人修剪指甲,教会病人更换床单、被罩、如何自理大小便,告知病人如何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等。
阳虚者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阳虚者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因为病人很容易患风湿性感冒,他们必须保持温暖和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避免风湿性寒冷环境,注意保持空气新鲜,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当。同时,注意老年人的睡眠,正确的姿势有助于颈椎滑脱的康复,仰卧睡姿、保持头部适度弯曲,一些比较硬的平板床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睡着更舒服,更容易进入深度的睡眠,所以比较硬的平板床是老年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然后在睡眠的环境上一定要安静,这样可以帮助老年人快速入睡。
(二)情志护理
对老年人不同情绪反应进行疏导调节,帮助其平衡情绪,实现五行统一,建立起不同器官之间的和谐关系。借助移情易性法进行心理干预,缓解老年人出现的思念、易怒、悲伤等情绪,结合老年人的具体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引入相应的内容转移其注意力。另外,针对老年人不好动的情况,引入清心静养法开展护理,运用语言给予心理调节,并采取诸如打坐等方法提高老年人对外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还有一些老年人内心多疑,顾虑自身患有疾病,针对该种情况采用释疑法,缓解其忧虑;情志护理基于中医基础理论,通过结合老年人心理状态、兴趣爱好,采取移情易性法、清心静养法等心理干预方法,可有效缓解老年人不良心理情绪。《内经》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须长期服药控制,许多老年病人在初发糖尿病时,认为糖尿病一旦确诊,一系列的并发症就会出现,身体状况就会一直不好,对治疗效果不抱期望,因此应该在护理中关注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情志变化,使病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治疗充满信心,才能使治疗和护理更显效,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
中医重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并称为喜悦、愤怒、忧愁、悲痛、恐惧、惊吓。过度的兴奋和抑制是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障碍、五脏六腑功能紊乱的表现。因此,在老年人的身心治疗中需要很大的考验,老年人的心理也比较脆弱,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要懂得老年人的眼色,避免他们产生焦躁的心理,让他们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要给老年人们充分的爱和耐心,老年人的家属还有社会都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并不是单一的,只靠护理就能完成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地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也可以适当地减少针灸、推拿等缓解老年人心情,鼓励老年人心情的愉悦,积极进行医疗恢复和心理恢复管理,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减轻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让其在最上等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护理治疗。
由于老年中风病人大多行动障碍甚至出现偏瘫,认为自身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极其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与病人交流,根据病人的情绪与兴趣播放音乐与视频,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
(三)食疗护理
通过结合老年人的实际身体情况及饮食习惯,依照中医理论进行调整。首先结合时节的转变对老年人身体进行针对护理,如在夏天喝绿豆汤,以促进清凉去火。其次结合地理位置的差异,采用合适的食物、药材等对老年人身体进行调理,如在北方地区将一些药材制成药膏外敷用以治疗老年人关节炎等。食疗护理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为老年人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宜食低糖、清淡、低盐、低脂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应少食多餐,辛辣油腻之品易生湿热不宜多食,《内经》曾指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而内热又易耗气伤阴,进一步加重病人病情。浓茶咖啡应慎用,过甜食品及水果如苹果、芒果、葡萄、香蕉、蛋糕、甜面包等应禁食,若需进食水果,宜于下午3∶00左右,可进食少量柚子、圣女果等低糖水果,应嘱病人晚上8:00—9:00后尽量不再进食,低血糖发生时除外。若病人为糖尿病肾病病人,应嘱病人严格低盐、优质低蛋白(如黑大豆、蛋类、瘦肉等)饮食,控制尿蛋白及水肿的发生发展。另外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极易发生的症状,低血糖对大脑细胞的损坏不容忽视,因此应嘱注射胰岛素及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病人,随身携带巧克力等升糖较快的食品,当感觉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冷汗、头晕等出现时,应及时食用。
(四)按摩护理
采用拔罐、针灸、推拿等各种方式调节老年人体内环境,刺激老年人身体。例如,针对存在关节扭伤表现的老年人,采用适度的按摩手法对其关节部位相关穴位进行按压,以此促进老年人的关节恢复。按摩护理特指各式各样的中医护理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具备操作便捷、易于推广等优点,可重要作用于防治老年人的慢性疾病。
(五)运动护理
设置与老年人身体特征相符的运动项目,并结合老年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运动护理讲求协调,应当通过按、压、挤等方式,以实现机体内外部的协调发展。另外,还要注重结合老年人身体状况对运动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切忌运动过度而造成身体损伤。运动护理包括有太极拳、五禽戏、打坐等,通过这些体育运动可促进老年人调和气血、舒活筋骨、养生保健等。老年人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