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长期照护中的优势
中医药具有“医”“养”“防”的独特优势,在长期照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丰富的中医理论优势
中西医整合长期照护比现代单一的西医长期照护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论、精气神论、情志论、脏腑经络论,强调全面综合一体化服务。脏腑经络论理论详细阐述脏腑与经络相互影响的关系,人体的中心归结于五脏,联络途径归结于经络,对疾病的病理性变化、临床诊断指导、中医照护治疗加以说明;阴阳五行论根据亢害乘制、生克乘侮规律,让五行系统达到协调平衡的状态,让长期照护目的得以实现;精气神论中明确表明了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以精气神论为基础,调摄老年人精神,怡心养神、调畅情志,拥有中医特色的长期照护也应注重调摄精气神。
(二)非药物治疗的临床优势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非常丰富,包括针灸、推拿、刮痛、理疗等,在中西医整合长期照护中能够发挥助力老年人康复,避免药物副作用。外用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老年人晚期疼痛的治疗。使用刮痧、拔罐、按摩、针灸等多项中医技术以及中医产品进行健康干预,坚持分类指导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三)“治未病”优势
《内经》指出“治未病”的思想即指治疗要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护理准备,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病早治”“先安未病之脏”“病后止遗”及“愈后防复”在调治老年病时就显得尤为重要。“防重于治”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核心特色,其“未病先防”为老年人提供防病理念和方法。面对当前我国老龄化加速、养老负担沉重的现状,“治未病”的现实任务是健康养老。中医“治未病”理念可融入老年人饮食起居,发挥中医药预防为主的特色,引导老年人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满足健康老龄化需求。
(四)对重大疾病的诊疗优势
中医药在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方面卓有成效。在中药治疗传染病方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医药可围绕核心病期以及传变规律进行防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方面,中医药对气郁痰瘀证、热毒壅盛证、湿热瘀毒证、瘀毒内阻证、阴伤气耗证、气血双亏证这6种恶性肿瘤类型都有独特的论治方法。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外因主要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年老体虚、内伤虚损等,病位主要在肝、肾,可根据不同老年人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