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使用中成药的照护

一、老年人使用中成药的照护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年人在老年人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他们对疾病的防治和自我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少高龄老年人认为西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他们往往选择中药的汤药或中成药治疗。由于中成药不需煎煮和服用方便,深受高龄老年人的喜爱。在为高龄老年人选用中成药时,要根据高龄老年病人机体本身的生理功能变化同存、易反复、病程长的特点,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用中成药。

(一)正确选用中成药

选用中成药时要注意辨证选药,防止中药西用或滥用。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髓,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中成药是遵从“方从法出,以法统方”的原则制订出来的,针对某一证型,体现某一治法。因此,中成药选用,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做到“药证相符”,方能保证疗效。大多数高龄老年病人在就诊时往往根据药物广告或病友的推荐,向医生要求开具某种中成药,他们只注意药品名称和自己的疾病,而对药物的组成、功效和适应证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则了解不透。殊不知中成药是由不同的中草药制成,有寒、热、温、凉性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功效,而病情又有寒、热、虚、实、表、里的不同,若药虽对病却不对症,不仅起不到好的疗效,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中医对同一种疾病,因其分型不同,选择的药物亦不同。不同的疾病证型相同,也可选同种药物治疗。如鹿茸片具有补阳益血之功效,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导致热甚伤津,引起发热烦躁、口鼻出血、心神不定等欲补反伤的不良作用。

照护者对高龄老年人经常使用的中成药,因为有了用药经验,自己去选用就不成问题了,但千万不可随意改变服用剂量,不要认为中药多吃点儿或少吃点儿都无所谓,吃不出什么问题。其实,任何一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切不可轻视它的不良反应。对于未使用过的药物,务必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详细地了解药物名称、组成、功用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问题之后,再确定选用药物品种。

(二)注意中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

一般情况下,中、西药同时服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有的还会产生协同作用,如珍珠与氯丙嗪同服,可增强氯丙嗪对精神病的疗效,并可减轻氯丙嗪对肝功能的损害作用。但在有些情况下,中西药不宜合用,如地高辛与含钙类中药珍珠母或生龙牡等同用,能增强地高辛的强心作用,使之毒性增强,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在服降糖药的同时,加服中药糖浆制剂,就会影响降糖效果。在应用含朱砂的中成药时,不要同时服用碘化物。长期服用含朱砂的药物后,汞在肝、肾等脏器内蓄积,亦可导致肝、肾损害。因此,含朱砂的药物不宜久服。

使用中成药应注意药物的禁忌,如服用云南白药,要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服用三九胃泰胶囊,忌食辛辣、油炸及酒类等刺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