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动理论

三、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功能派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认为生活满意度受自我认知、扮演的角色的影响,而扮演的角色又受参与社会程度的影响。人在社会生活中一人饰演多个角色,角色是人与社会互动的形式,由此得到相应的自我认知,并在角色扮演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身份,并被赋予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人在步入老年阶段的时候原来的角色不得不卸下,地位自然也会因此下降,内心的失衡自然是不言而喻。

由此可以得出,老年人角色变化体现在,一是,由劳动者成为了被供养者,不由地产生不安全感。二是,一家之主变为了服从者,家庭生活需要自己的子女来照顾,由此产生了失落感。三是,功能角色转为需求角色,即原本承担一定任务的人变为了感情索取的角色。由此老年人可能因为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带来家庭冲突。四是,家庭角色转变,如子女离开原家庭分开居住、丧偶、自理能力减弱等家庭角色变故都会打击到老年人。因此,老年人解决在角色转变上的负面情绪需要社会参与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其重新适应新角色,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获得更多的新角色机会,以此来提高其生活态度的积极性。

此理论的提出,明确了上门护理服务可以是居家老年人需要继续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互动需求,通过社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向住家老年人提供全面、多元及专业化的服务,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在角色转换中所带来的不便,降低老年人在角色转变中的不适感,舒缓角色改变带来的不安全感,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尊重,为社会性养老服务的理念转变及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