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与性格上的变化
当人老了以后,多少会呈现心理与性格上的变化,虽然狭义地说来并不是心理上的问题,但站在辅导的立场上来说,只有知道这些变化,才能给予老年人及其家属适当的指导。
(一)自我中心
一个人年岁增多之后,在心理与性格上会逐渐发生自我中心的倾向。从心理的动态观点说来,因为精神能力有限,所以会把精力放在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事情上。同时,由于跟他人及外界接触渐少,对别人的关注与兴趣也减低,而相对较会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比如跟别人谈话时,只会谈自己的事。一谈到别人孩子的事不太有兴趣,但一提到自己孙子的事就会很兴奋,并且可滔滔不绝地讲给人家听。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并非“自私”。因“自我中心”或自我关心的老年人,在必要时还可替别人处身设想,可表现同情心与同理心,也会跟他人同享利益;而“自私”的人,则通常缺少同情心与同理心,只会顾自己的利益而行事。
(二)警戒怀疑
老年人因为自己应付外界的能力不如从前,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对一些人戒备,会担心别人的用意,考虑别人是不是在占他的便宜。比如,年老的人往往不敢出门,怕小偷来偷。就算是没有贵重物品,也会锁好大门,并在门后藏着防身的棍子之类。出门时,把身上的几块钱好好收藏在内衣口袋,担心会不会有人骗他的东西,甚或抢劫等等。
(三)墨守固执
由于对于新的观念或新的企图较不容易学习且吸收,相对地墨守成规,坚持传统与老办法,认为以不变应万变则比较容易。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地减低,不习惯于学习新花样。因此,往往选择墨守成规这一适应方式。
(四)还童幼稚
众所周知,年老的人,其心情会多少变得天真可爱些,退回到年幼时的单纯、天真无邪的幼稚心。在高兴或心情不好的时候,这种还童幼稚倾向更加明显。还童幼稚是老年人可爱的地方,也是让年老的祖父母能跟年幼的孙子易于接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