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心理特征
伴随人口老龄化,失能、空巢和独居等养老服务重点对象会大幅增加,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基本特征是衰老与衰退,与此同时,生理机能的加速退化会带来心理特征的相应变化。
(一)感知觉变化
老年人的视、听、嗅、味、触觉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视觉一般感受较明显,视敏度降低,“老花眼”严重,眼睛对于光线的刺激更敏感,眼角膜磨损程度高;听觉方面,耳聋、耳背现象普遍,与之交谈时,需提高声音分贝、多点耐心;高龄老年人鼻子部位敏感度降低,出现鼻涕有时自己却感受不到,给生活带来一定困扰;味觉方面,高龄老年人更少摄入重盐、高油的食物,偏好少盐、低油饮食;皮肤老化、松弛,触觉反应更迟钝,对热、冷、痛的感受度不敏感,阈限上升。
(二)心理运动反应迟缓
心理运动反应是个体从感知到动作反应的过程及其协调程度,主要体现在灵活度、反应时间及与肌肉运动有关的活动。随着感知觉的衰退,动作迟缓,反应时间增加,若有器质性病因,会进一步恶化。
(三)记忆力变化
一般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若想把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需要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复述、加工、提取。高龄老年人短时记忆的能力削弱,因而很难形成全新的长时记忆。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对近事容易遗忘,但对以往或年轻时的事情记忆特别牢固,容易怀念过去,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四)智力变化
高龄老年人的流体智力会随着年纪增长出现明显衰退,即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随神经系统生理的老化而减退。但晶体智力受影响程度小,反而会随着年龄增加得到进一步提升,因为晶体智力主要依赖于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阅历丰富的高龄老年人,其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更大。
(五)人格变化
一般情况下,人格较为稳定,其中的性格是核心成分。高龄老年人的人格变化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有的高龄老年人如陈年的老酒,醇厚,淡雅,充满智慧,令人钦佩。有的高龄老年人则敏感、多疑、固执、过于自我,封闭的生活圈,容易感到孤独、不满情绪的高龄老年人其性格缺陷更为明显,不利于高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