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癌因性疲乏照护
癌因性疲乏是由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引起的病人因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如虚弱、耐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动力或兴趣减少等主观感觉。主要表现为病人身体虚弱、异常疲乏、不能完成原先能完成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缺乏激情、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反应迟钝,有些根本无法进行某些活动,比如移动椅子等。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最具破坏性的症状之一,也是癌症治疗中最令病人痛苦的症状之一。
(一)癌因性疲乏的表现
癌因性疲乏的表现发展快、程度重、能耗大、持续时间长,通常不能通过休息和睡眠来缓解。癌因性疲乏病人往往无法独自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行走、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临终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经历疼痛、抑郁、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困扰,而癌因性疲乏会加重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且这些症状之间会相互作用,最终使得这些病人痛不欲生,有些病人甚至因此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二)癌因性疲乏的照护方法
1.西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方法 目前有营养免疫调节、改善睡眠、运动、调整情绪、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和皮质类固醇这两类,药物作用迅速,但其不良反应可能引发疲乏加重。因此,鼓励病人适量参加一些以增强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登山、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最常用有效的有氧运动方式就是“持之以恒”的步行,重在坚持。无法下床活动的病人可采用蹬床上自行车来进行运动。
2.中医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中医认为癌因性疲乏是由积劳内伤、久病不复引起的阴阳失调,与脾肾关系密切,主张以虚论治。因此,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时,重视扶正补虚,补益脾胃,补肾生髓,回复增强其化生气血的功能,使病人的阴阳气血调和。目前常用的中医疗法有服用中药方剂或中成药(生脉饮、复方阿胶浆、健脾消积汤、补中益气汤等)和艾灸、耳压贴穴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