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老年人心理照护中的应用
(一)智能心理辅导机器人
2018年11月24日,第十五届中国(中智)职业心理健康(EAP)年会在杭州圆满落幕。并在会上发布了国内职业心理健康领域智能机器人“静静”。“静静”是中智关爱通旗下中智职业心理健康中心(下文简称“中智EAP中心”)推出的一款兼具人脸情绪识别与语言交互功能的智能机器人,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CEAPA)专家认证的人工智能EAP机器人。“静静”目前可向使用者提供心理知识与初步的心理辅导服务。情绪识别技术使“静静”能通过摄像头识别开心、愤怒、惊讶、恶心、害怕、悲伤、中性7种情绪,如果检测到使用者抱有负向情绪,“静静”会主动发起聊天。在语言交互中,针对工作、家庭、情感所产生的焦虑、抑郁、愤怒、害怕情绪,“静静”能给予使用者心理支持。在使用过程中,若“静静”评估发现使用者需要人工心理干预,还会向使用者推荐匹配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线下服务。
(二)全国首款AI心理服务机器人
连小信(Psybot)心理机器人是一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不见面”就能畅所欲言的人机互动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该平台涵盖了6大功能:心理知识百科、多维度的“心理体检”、一对一的AI心理咨询、心理成长课堂、日常情感陪伴与心理疏导等多项功能。用户只需登录“我德清”微信小程序进入“心理健康”板块,就能与连小信在线畅所欲言,接受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三)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chatterbot)是一个用来模拟人类对话或聊天的程序。“Eliza”和“Parry”是早期非常著名的聊天机器人,它试图建立这样的程序:至少暂时性地让一个真正的人类认为他们正在和另一个人聊天。世界上最早的聊天机器人名为“阿尔贝特”,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用BAS-IC语言编写而成。日本为老年人开发了机器人“体贴ifbot”,可陪伴老年人说话,宣泄不良情绪。中国生产的老年陪伴机器人也应用于老年情感陪伴、互动交流、视频通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