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中医情志护理

二、临终病人中医情志护理

对于临终病人,中医伦理提示要利用“形神一体”的整体观,给予其情志干预,做到“身心兼治,身心并调”,利用中医情志疗法改变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安宁地面对现实。中医情志护理学对于临终病人往往采取因人、因病、因时实施护理,采用语言疏导、暗示移情、排除杂念等方法对不同心理反应期分期护理,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影响和改变临终病人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平稳度过临终阶段。

临终病人心理变化复杂,要严密地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根据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情志护理,使用疏导、移情、换位等方法,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例如,中医情志疗法中的顺情从欲法、移情易性法和开导劝慰法对临终病人有“身心兼治”的作用。宋代陈直撰著的《寿亲养老新书·卷一》总结道:“等闲喜怒,性气不定,止如小儿,全在承奉颜色,随其所欲。”说明对老年人应顺他们的心意,尊敬而避免触犯。顺情从欲法是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尽一切可能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以改善病人不良情绪状态。在老年人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尊重老年人的要求和愿望,把他们吩咐的事情或口头叮嘱落实;或者帮助老年人实现其最终的人生价值,还原其社会归属感。《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移情易性法也称“移精变气法”,就是转移临终病人的精神意志和注意力,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其排遣情绪,改变心志,使之摆脱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例如,很多安宁疗养院会到当地大学或文工团请一些志愿者给临终病人表演文艺节目,丰富他们的生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灵枢·师传》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其中的告、语、导、开就是运用语言开导治疗,开导劝慰法是对临终病人进行死亡教育,从恐惧死亡到接纳死亡,静待死亡,安详、平静超越死亡等。

此外,临终关怀的全方位也包括对于临终病人家属的服务和关照。在陪伴和面对被病痛折磨已久或即将失去的亲人,悲痛和压抑同样给家属带来身心上的折磨。我国传统的“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把“养老送终”的任务落在子女的肩上。面对家庭模式结构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面对临终的亲人,“双独”夫妻经济上和情感上的压力更大,往往也会产生抑郁、焦虑、悲忧等情志失调现实。因此,从整体观的角度,应为临终病人家属提供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让家属在陪伴临终亲人时,感到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孤军奋战。中医伦理提倡的临终关怀是要能够满足临终病人及其家人的“身—心—社—灵”,给予“全人、全程、全家、全方位”的照护。现代临终关怀应注重临终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形神一体,身心兼治”,对临终病人身心一体的照护,引导其编导自己的感受,包括身体上的不适和情绪上的压抑,并用科学方法减少其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绝望的不良情绪,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安慰与寄托。对于家属的心理抚慰必不可少,家属的身心疾病不可忽视,绝不能先于病人被精神折磨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