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抑郁障碍

三、老年期抑郁障碍

老年期抑郁障碍,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即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它是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失望、活动能力减退、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且不能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同时病人常患有轻度认知障碍(≥60岁为8%,≥80岁为40%),甚至表现为假性痴呆。高龄老年人罕见首发的抑郁症。通过非言语交流方式,如肢体语言、抚摸、微笑等配合简单语言沟通,让其了解照护者的意图,不可强迫执行操作。

(一)典型表现

老年期抑郁障碍有阳性家族史者较少,神经科病变及躯体疾病所占比重大,躯体主诉或不适多。疑病观念较多,较突出;体重变化、早醒、精力减退等因年龄因素变得不明显。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太典型。具体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动作明显缓慢,焦虑不安,易发脾气;少言寡语,主动与他人交谈的次数减少;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严重时感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思维迟缓,思考问题困难,重则双目凝视,情感淡漠,呈无欲状,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反复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缺乏或体重减轻。老年人躯体不适症状繁多,需重视抑郁症状的躯体化倾向。

(二)治疗措施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一方面是抗抑郁,另一方面兼顾认知功能改善。符合抑郁症诊断的病人治疗需依据规范化治疗程序选用药物,个别酌情并用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促智药等。国内外老年人照护手册内极个别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或抑郁性木僵病人也选用改良电休克治疗。

1.对早期轻度的高龄抑郁障碍病人,可以选择单一心理治疗,对中度抑郁症病人,建议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而对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或严重消极抑郁症病人,则不建议辅助心理治疗。对认知完整的老年抑郁症病人可采用人际间心理疗法、问题解决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等。

2.老年期和晚发抑郁病人常常共患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会增加发生抑郁的风险,而抑郁的发生也会增加罹患内科疾病的概率或延缓内科疾病的康复。因此,在针对抑郁障碍治疗的同时需进行相关躯体疾病治疗。

(三)照护方法

老年人抑郁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往往是因身体疾病和疼痛而生,并导致认知能力衰退。对已患疾病的治疗,抗抑郁药物,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配合治疗都有助于缓解抑郁。

1.基础护理 首先做好老年人的基础护理。如饮食护理,少食多餐,补充水分和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系统接受抗抑郁药物的治疗。

2.密切观察,严防自杀 老年期抑郁病人易产生悲观厌世、无助感、无望感、无用感,会出现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照护者应及时识别自杀行为的先兆,避免老年人独处,拿走或藏好危险物品,如长绳类、刀剪类、玻璃器皿、药品等,发现老年人有自杀企图时需及时寻求专业指导和救助。

3.心理辅导 要以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耐心地协助老年人。鼓励老年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了解老年人痛苦体验的基础上,给予尊重和支持,使他体会到自己是被接纳的、安全的,而不是无用、无望的,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改善老年人的情绪。

4.同龄互助 社交隔离和环境变化也会引发心理能力衰退,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接触,认知功能通常也能够有一定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