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三、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1.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65岁及以上居民。

2.服务内容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1)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2)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个体化中医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老年人分别纳入《高血压老年人中医健康干预》《糖尿病老年人中医健康干预》;对存在中医偏颇体质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对老年人告知日常的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

3.服务流程 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流程为:通过全面健康体检,给予中医体质辨识并经专业中医师中医四诊辨证分析后,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给予中医体质评估报告及指导、中医特色健康指导与干预,纳入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体系,定期调整中医健康调养方案。以上流程均需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上施行。

(1)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中医健康状态信息包含传统中医诊断所需要的舌、面、脉、问等信息,也就是健康管理师或医护人员借助于现代化中医诊断设备采集健康状态信息,如体质问卷、舌诊、面诊、脉诊等,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分析。同时把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从而建立被检测者的中医健康档案。

(2)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对采集到的中医健康状态信息综合分析之后,予以体质辨识、寒热、阴阳和虚实等属性的辨识及五态人格等相关中医特色辨识,并对被检测者的健康状态和发展转归有较客观准确的评估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预警。

(3)健康养生与干预指导:根据检测结果,健康管理师或医护人员对于被检测者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经络穴位、茶饮药浴、运动锻炼等生活各环节方面进行养生和干预指导,同时可提供相关中医特色疗法的建议。便于被检测者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方式和方法,而且对于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4)干预效果评估:评估干预措施是否有效地改善了被检测者的健康状态,这就要求健康状态信息能够存储且能够进行干预措施前后的对比功能。随着现代中医诊断仪器的进步,为中医健康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目前已经可以将体质问卷、脉诊、舌诊、面诊等中医特色四诊结果做到“标准化”“量化”“图表化”,让被检测者和健康管理师们能一目了然。通过前后2次的检测结果的对比,被检测者可以明确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哪些方面有明显改善,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让以前中医师那种“有理说不清”的局面变得十分直白明显。

(5)各种慢病管理的相关服务: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也有其独特优势,通过社区和大量人群的基本信息采集,以及各种中医养生干预方法的实施,可以针对各种体质和各疾病阶段筛选出一套行之有效和适宜的保养方法,以提高慢病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

4.服务要求

(1)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2)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3)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4)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5)预约6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如有需要,可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6)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5.考核指标

(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2)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抽查填写完整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抽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100%。

综上所述,中医健康管理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现代健康管理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及患病老年人群进行中医的全面信息采集、监测、分析、评估,可达到维护个体和群体健康的目的,有利于为中医方面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中医健康教育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中医相关的各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