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压疮的照护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是长期卧床高龄老年人康复护理中一个普通性的问题。而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预防和护理压疮已成为家庭照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典型表现
压力是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突处,极易造成压疮。此外,高龄老年人的全身营养状况及皮肤抵抗力降低等因素也易引起压疮。压疮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主要有以下部位。
1.仰卧位 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尾部和足跟。
2.侧卧位 好发于耳郭、肩峰、肋骨、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及内外踝。
3.俯卧位 好发于面颊部、耳郭、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官、髂嵴、膝部、脚尖外。
4.坐位 好发于坐骨结节处。
一般来说,压疮的创面周围伴有红、肿、热、痛局部炎症,如果还有化脓、恶臭症状者即可认定为局部感染征兆,如果伴发热则说明是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多见于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的高龄老年人。
(二)压疮的照护方法
处理压疮的关键是预防,特别要强调的是如果已发生压疮,照护者应预防其他部位发生新的压疮以及预防已愈合的压疮复发。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又是治疗压疮的先决条件。针对压疮的处理,照护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时变换体位 照护者需要防止老年人同一部位的长期持续受压,一般采取交替变换体位的方法。卧位变换体位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坐位时应每隔20~30分钟协助老年人撑起身体,使臀部离开坐垫30秒,以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
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 照护者可用软枕、减压垫等将骨突出部位垫高,特别是后枕部、肩胛部、骶尾部、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足跟和内外踝部。
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 坐垫和床垫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以增大承重面积,坐垫厚度以约10 cm为宜,垫子应具有良好的散热、吸汗和透气性能。目前市场上多种充气垫及气垫床等可以选用。减压床垫不仅起到预防和治疗压疮的作用,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长期卧床高龄老年人的舒适度。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照护者需保证老年人营养的全面均衡,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防治压疮。
5.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长期卧床的高龄老年人每周擦浴或洗澡1~2次,会阴部每天清洁1次,大小便污染物随时清洁,特别需注意皮肤皱褶处的清洁卫生。
(2)每天检查皮肤:特别是压疮的易发部位,如出现局部发红、发紫、水泡或硬结等,照护者需要考虑可能发生压疮,并及时进行减压处理。
(3)避免老年人皮肤外伤:如康复训练时,应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的反复摩擦或牵拉。照护者在日常清理床面或座椅时,也应注意是否有异物等。
(4)及时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特别是压疮好发部位的疖肿、湿疹等应及时治疗,同时,注意老年人患处皮肤的减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