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病人人文关怀

三、临终病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人文关怀模式融入临终关怀模式中,使病人自始至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医疗和照护服务。能满足临终病人的知情权,缓解紧张心理,使临终病人能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

(一)临终病人心理建设

心理建设是通过长期的学习、接受指导建立一种健康、正确的心理状态。而对临终病人来说,在濒临死亡的临终阶段,帮助和指导病人坦然面对死亡并珍惜身边的人和物。

1.高龄老年人临终的心理特点

(1)高龄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感知反应迟钝,一旦患病,不仅病情严重发展,而且迅速恶化。

(2)高龄老年人临终者面临死亡,已预感到了死亡不可抗拒性,心理特点以抑郁、绝望为主要特征,并且往往有自杀的念头。

2.照护方法 临终病人在生命最后时刻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愿望,或许合理,或许无理,或许物质,或许精神。作为照护者包括亲属应细心地询问、尽力地揣摩、努力地满足,这是对临终病人最后,也是最好的礼物。

(1)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积极、理性的信息,讲述在生命最后时刻要做的事,告知病人死亡时的注意事项,鼓励病人书写遗书,对活着的人提出希望。

(2)陪伴、教会临终病人勇敢、平静、坦然地面对死亡。让临终病人得到人间真诚、坦率与信任的爱,使其无痛苦、无遗憾地离开世界。

(3)对病人家属进行人文关怀。最主要关怀对象是病人,但同时家属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家属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安慰,帮助家属认清现实,有效抚慰家属情绪。防止家属在病人治疗期间,增加较大的心理压力,缓解他们失去亲人的悲伤情绪。

(二)临终照护的“五感疗法”

“五感疗法”即针对临终病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通过对临终者给予各种感官刺激而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调整,使病人身心得以恢复协调,消除忧郁、焦虑、烦闷、愤怒等情绪和疲惫感,继而达到一种身、心、灵舒畅的感觉。

1.视觉护理——色彩 颜色是人体外表和内心之间的桥梁。任何颜色对人的内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颜色能“渗入”人体组织,可使人的肌肉或松弛、或紧张,对临终病人的部分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色彩光疗法在临终病人中的应用:

(1)白色光:具有安抚作用。由于它的纯净平和,可对临终病人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此外白色光还可以减轻疼痛。

(2)蓝色光:具有降温、冷却的作用。可以减轻病人痉挛症状,可明显化解临终病人烦躁、愤怒等情绪。由于蓝色有催眠作用,所以有震惊、镇痛、止血作用。

(3)红色光:具有激励兴奋作用。恰似一种强烈燃烧的能量,这是一个带来行动的颜色,它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促进食欲,增加对话交流。

(4)橙色光:具有与肾上腺素相关的作用。它是一种温暖的颜色,还有增加免疫力的功效。

(5)紫色光:一种极佳的刺激色,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融合而成,有一种神秘的观感,属冷色调。具有减轻疼痛、减缓僵硬感作用。

(6)绿色光:这是大自然中的一种最悦目的颜色,可以解除眼睛疲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同时它可以消除神经紧张,具有安定和谐的功效。

(7)黄色光:有轻泻和利尿作用,它能够刺激大脑、肝脏和脾脏,它会引起人们过度的兴奋。

(8)靛蓝色光:可调和肌肉,减少或停止出血。能影响视觉、听觉和嗅觉,可减轻身体对疼痛的敏感性。

2.味觉护理——调和 临终病人饮食护理的重点就是尽可能满足临终者的口腹之欲,让病人心满意足地告别人生。

(1)根据视、味、嗅的通感作用,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整洁、明亮的就餐环境。在烹调时,注意菜品色、香、味的调配,多采用蒸、煮、炖的烹饪方法,尽量少用油炸、煎的烹饪方法。存放食物的器皿色彩宜多用白色,以衬托食物色彩的本来面目。

(2)临终病人味蕾功能减退,食欲下降,口内常有酸苦的感觉,餐前应予清新的漱口水含漱,餐次也非固定,宜按需进餐,少量多餐。

(3)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多用天然和野生食材,少用人工合成与精加工的食品。避免酸渍、盐腌、霉变、烟熏食品以及色素、香料、烈性酒等的摄入。

(4)肿瘤病人还可以选择相应的食物,加速味觉的恢复。如化疗病人可以饮用陈皮熬水,多喝薏米粥,多吃山药、青萝卜、大枣,以恢复脾胃。放疗病人可多吃芦根,喝菊花茶、银耳茶和绿豆汤,以清热解毒。

3.嗅觉护理——芳疗 芳香疗法起源于古埃及等古文明地区,近代盛行于欧洲,是使用芳香植物蒸馏萃取出的精油来舒缓精神压力与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疗法。

对于临终病人而言,或许在他(她)生命尽头弥漫着医院里药物、消毒水、排泄物等的异味。因此通过芳香疗法,借助嗅觉中介,一起唤起临终病人貌似遗忘而非完全消失的那种深层的记忆,使临终病人在现实的香氛中,带着美好的回忆告别人世就显得特别珍贵。

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芳香护理。当临终病人疼痛和抑郁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取香精油、桉油、薄荷油等芳香油剂中的一种或数种稀释后,轻轻按摩病人足部的有关反射区,也可选用中草药、针灸、推拿、催眠等中医中药疗法。实验表明,把上述芳香油混合在一起按摩病人的反射区(人体各器官和部位在足部有着相对应的区域,可以反映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这就是所谓的“足部反射区”,如合谷穴、太冲穴等),既向病人表达了爱和温暖,也是最好地与他(她)告别的方式,不仅可解除病人的紧张,也减少了用药。注意部分敏感肤质的病人可能会对精油过敏。

4.肤觉护理——抚触 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以消除饥饿感,而进食的方式便是接受抚爱和触摸。研究表明,照护者用双手对临终病人的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的、有秩序的、传递温馨的爱抚,可提高临终病人的大脑神经功能,能起到一定的止痛及兴奋效应。因此,照护者可以通过接触和抚摸临终病人躯体、头部、四肢的皮肤,使其疼痛和焦虑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减轻临终病人的焦虑和恐惧,使他们的情绪趋于安宁。具体实施抚触的方法如下:

(1)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25℃左右)和抚触时间(5~15分钟),确保舒适及抚触时不受干扰。

(2)保持病室安静及光线柔和,可根据病人的喜好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3)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抚触。以病人充分休息后及两餐之间为宜,皮肤清洁后抚触效果更佳。

(4)在抚触前按需准备好毛巾、替换的衣物、润肤油、精油等,操作者先倒一些精油或润肤油于掌心,并相互揉搓使双手温暖。

(5)要求抚触操作者心情愉悦,充满爱意,同时保持以亲切目光和温馨言语与病人交流。

(6)抚触按摩手法要轻柔,根据病人病情及需要,抚触其头面部、腹部、四肢及背部。

(7)始终保持病人处于舒适体位,如果在抚触过程中,病人有任何不适都应立即停止操作。

(8)对临终病人的抚触可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也鼓励家属积极参与。

5.听觉护理——音乐 人在濒临死亡时,各种感觉都渐渐衰退,听觉却留到最后。而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情活动。音乐疗法可以让身体放轻松,纾解压力;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纾解忧郁苦闷的心情;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诱发其对过去的回忆。照护者如何为临终病人选择音乐呢?

(1)安定心绪:《春江花月夜》《第八交响乐》《平沙落雁》《塞上曲》等。

(2)减轻躁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塞上曲》《空中鸟语》等。

(3)缓解忧郁:《三六》《步步高》《百鸟行》,现代京剧《蝶恋花》《喜洋洋》《江南好》等。

(4)安抚悲伤: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命运》等。

(5)缓解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十五的月亮》,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

(6)舒缓压力:艾尔加《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等。

(7)改善食欲:《欢乐舞曲》《花好月圆》《嬉游曲》等。

(8)治疗失眠:《平湖秋月》《烛影摇红》、莫扎特的《催眠曲》及《二泉映月》《军港之夜》等。

(9)精神寄托:与病人信仰相关的宗教音乐(如果病人信仰宗教的话)。

中医的五行音乐疗法是将“宫、商、角、徵、羽”的五个音阶与相对应的五脏联系起来,认为“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肾在音为羽”,五脏又对应五志(喜、怒、忧、思、恐等),这样便可以通过“五音”来调节 “五志”。研究表明,医护人员通过给临终病人予以相应音阶的音乐,可以减少临终关怀病人的焦虑、抑郁,在一定程度上舒缓痛苦,振奋精神,改善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