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或子女去世的悲伤反应
(一)丧偶的一般悲悼反应
配偶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就像自己的另一半一样。对老年人来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丧偶。对于丧偶,有些人早就有心理上的准备,实际生活上也有所安排,对于丧偶的发生较能接受且适应。可是对那些不容易独立自主地应付生活的人来说,配偶的突然去世,造成的挫折与打击会特别大。
实际的生活经验及临床观察表明,一个亲近的人去世后,开头的两三个星期里,往往会有较强烈的心情反应。会心情不佳,难过伤心,会责备自己,后悔没好好照顾,有许多事还没替去世的亲人做等等。会很思念去世的亲人,会发生幻觉,犹如听到或看到去世的人还在身边,或在梦里梦见去世的人等等。两三个月后,这种强烈的心情反应通常会慢慢平静下来。这些都是丧失亲人时,会发生的悲悼反应过程。对于丧偶的寡妇或鳏夫也是如此。
假如哀悼反应超过两三个月,仍胃口欠佳,睡眠也不好,时时悲伤,很苦闷,甚至有厌世之意念,则可说是过分或者是病态的丧偶悲悼反应,宜接受精神科的医护与治疗。
(二)男人与女人对丧偶的反应差异
统计上说来,男的平均寿命比女的短三五年。因此,一对夫妻,通常是丈夫先去世,留下来的妻子多活几年,过寡妇的生活。偶尔妻子先过世,丈夫留下来,过无妻的鳏夫生活。从性别上说来,女人比较习惯家庭的生活,喜欢烹饪,洗衣服,丧偶后容易适应家庭的生活;只是不容易出去跟人交往,过社会性的活动,也比较不容易处理需要男人做的吃力的劳动。相对说来,男人素来不习惯烹饪、洗衣服等这些家事,妻子去世以后,就比较难以适应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包括三餐饭的准备或别的家事。目前,许多以男主外、女主内的亚洲国家都在提倡男人的家庭化训练,以帮助其趁早练习如何进厨房动手煮饭烧菜,练习洗衣服等等。这样不但平时可帮助妻子做家事,增加夫妻的友好,到年老时万一不幸丧妻后,还可以保证自己生存下去,减少丧偶的冲击。
(三)年老父母丧子的痛苦
假如一家人个个都健康的话,按自然规律,应随着年岁与世代的不同而父母先去世,子女后去世。可是,事实上不见得都是如此。特别是平均年龄延长以后,许多情况下是中年的子女因疾病而先死,或者壮年的子女因意外事故而去世,而年老的父母还存在着,去面对丧失子女的哀悼。这是很凄惨的事,但是随着父母年岁的显著延长,这也变成是比较可能发生的事。如何去面对与接受这样不幸的人生悲剧,是现代老年人无法避免的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无形中增加了老年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