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层次理论

一、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于《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作为著名的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其将人的需求按层次高低依次递进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需求的渴望是在满足了较低一层的需求后才会对上层需求产生渴望,并分析了人类需求的类型结构以及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各层次需要内容如下:

1.生理需求 人类最低层次需求即生理机能维持运作的需要,包括呼吸、水、事物、睡眠、生理平衡等生存方面的要求。如果上述需求无法得到保证,就会威胁其生命。在此层面上来看,生理需要是促使人类行动的最基础动力。就老年人来看,他们可能更多地考虑的日常生活方面的保障。

2.安全需求 人们对于自身安全、身体健康和资产安全的保障需要。就此需求对老年人而言就是表现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住。需要有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以及相对充足的资产安度晚年等。

3.感情需求 此层次包含情感与归属两方面的需要。前者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人之常情的爱的需要。后者是对群体回归的需要,融入团体生活,彼此照顾。老年人在得到前两者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对此层次的需求同样迫切。他们需要在子女亲人朋友的情感圈内生活,这就是老年人通常习惯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根本原因。

4.尊重的需求 这一尊重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前者是指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能独立自主的需要。后者是指受他人尊敬、肯定的需要。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不仅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多地自理生活,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对待。

5.自我实现需求 这一层次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成就感满足的需要。老年人虽然年事已高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老有所乐,希望发挥余热来体现自身价值或完成未了心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