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结构性心脏病?

2.何谓结构性心脏病?

结构性心脏病(英文名:Structural Heart Disease,英文缩写名:SHD)是近年心脏病领域涌现出来的亚专科概念,泛指任何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解剖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这类疾病的特征是存在心脏解剖和结构上的缺陷,可以采用修补、替换、结构重塑等方法进行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植入封堵器、心脏瓣膜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等。

结构性心脏病分为狭义的结构性心脏病及广义的结构性心脏病。

(1)广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除原发心电疾患(某些电生理异常而发生的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循环疾病(部分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外,任何心脏结构的异常,以及任何与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还可以理解为经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运动负荷试验、心内膜活检等检查能够发现的心脏结构异常。

(2)狭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解剖异常引起心脏结构的改变所造成的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英文缩写名:ASD)、室间隔缺损(英文缩写名:VSD)、动脉导管未闭(英文缩写名:PDA)等);②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病变等);③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等)。④心肌炎、心包炎及心脏肿瘤(黏液瘤)等;⑤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心室壁瘤等。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报道了首例经导管房间隔造口术缓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发绀。

1982年,Kan采用球囊扩张肺动脉瓣狭窄获得成功,目前已成为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治疗方法的标准。

1984年,Inoue首创的单球囊法经导管扩张二尖瓣狭窄获得成功。

20世纪90年代开始,结构性心脏病介人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Amplatzer系列封堵器问世后,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成为各种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治疗的主要工具。

2002年,Cribier等成功实施第一例经皮球囊膨胀式主动脉瓣置换术以来,经皮心脏瓣膜修补及置换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亮点。

我国的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发展迅猛。近年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对先天性心脏病介人人员进行了规范化操作培训,加强了在导师培训下的规范化培训制度,对所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师逐一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从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工作。由于国家对于这一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吸引了众多具有敬业精神的专业人才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相信我国的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