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
所谓室壁瘤,是指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瘢痕组织所替代,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变成无收缩力的薄弱纤维瘢痕区,不能如正常心肌那样承受心腔内的压力。经过数月至数年后,终于不胜负担向外呈囊状膨出,而形成室壁瘤。也就是说,室壁瘤是因在心脏的室壁局部膨胀形成的“瘤”而得名,既往也称为“心室壁膨胀瘤”。显而易见,室壁瘤并非心脏肿瘤,而是心肌梗死的一种并发症。
室壁瘤多发生于左心室,故又称为“左心室室壁瘤(英文缩写名:LVA)”,发生率为5%~38%。大约80%发生于心室前壁或心尖部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范围较大、高血压未控制或使用过皮质类激素的情况下,较易发生室壁瘤。
如何判定心肌梗死后有否并发室壁瘤呢?通常可根据下列几方面综合分析得出诊断。
(1)心脏体检发现左心界扩大,心尖搏动较广泛,可有收缩期杂音。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则心音减弱。
(2)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3毫米(持续3个月以上)。
(3)X线透视、心脏彩超、放射性核素心脏血池显像或左室造影,见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反向搏动。
近数十年来,随着对心血管检查技术的改进,提高了临床的诊断水平。但又因诊断标准不同,对发生率的统计结果也有不同,若以X线心脏照相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室壁外形有局限性膨出作为诊断室壁瘤依据,其发生率为3.5%。若左心室造影以局部区域运动消失或室壁局部有矛盾运动为室壁瘤诊断的依据,则发生率达24%~35%。
根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报道,对93例Q波性心肌梗死行左心室造影,以左室壁有局限性膨凸并伴有矛盾运动为室壁瘤诊断标准,检出室壁瘤55例,检出率高达56.7%。
室壁瘤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不积极治疗,患者最终会因心力衰竭等原因死亡。目前尚没有治疗室壁瘤的特效药物。
必须强调的是,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应当坚持冠心病的药物治疗。通常,心肌梗死愈合后,室壁瘤少有发生破裂的危险。然而,当室壁瘤伴发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动脉栓塞(瘤内附壁血栓脱落所致)时,则病情加重,必须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近几年来,国内开展微创介入的治疗方法——经皮心室重建术(即降落伞植入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将异常收缩的室壁隔离开,从而减少左心室容积,改善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见图22)
图22 左心室室壁瘤(降落伞植入)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