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心律失常关系如何?
顾名思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心律失常。
(1)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理生理特征:为右心室心肌进行性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临床常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好发于中青年及运动员,男性多于女性,常以室性心动过速起病,是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认为,心肌微细结构中存在三种本病可能的心律失常基质,主要包括:
①心肌组织纤维脂肪变性干扰心电传导;
②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减弱;
③钠离子通道表达及分布异常。
(2)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电图表现有:
①Epsilon波:是QRS波群终末部分与T波之间的延迟除极波,为本病一个特异性的心电图指标。Epsilon波在常规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30%左右。Epsilon波表现为不规则的向上或向下的小棘波或呈凹缺状、碎裂状或梳齿状的低电位信号,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其产生机理是,由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右室部分心肌组织被脂肪浸润,形成脂肪组织包绕的岛样有活性心肌细胞,导致以上心肌细胞延迟除极所致。
②右室部分心肌细胞延迟除极,导致局限性QRS波增宽,反映右室部分心肌激动延迟,同时右胸导联的QT间期也相应延长;QT离散度(QTd)≥40毫秒是独立预测猝死指标,≥65毫秒预测性更强。V1~V3导联S波升支时限≥55毫秒,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③胸前导联T波倒置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85%的患者可出现V1~V3导联T波倒置,偶见V1~V6导联广泛性T波倒置,有时T波呈双向改变。
(3)本病引起的心律失常绝大多数是源于右心室的发育不良三角。
①主要表现为源自右心室的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根据右室心肌病变程度的不同,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可有很大差异,轻者仅见室性早搏,重者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②偶见房性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等,这可能与心房肥大、右房受累有关。(参阅本书“何谓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