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怎么回事?
2025年08月10日
117.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怎么回事?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英文缩写名:VSR)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急性心肌梗死的0.2%,预后极差,患者发生室间隔穿孔后立即出现重度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半年内病死率高达90%以上。
(1)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表现:
①患者常表现为突然出现低血压、急性左心衰竭和新出现全收缩期杂音,也可持续胸闷,伴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临床表现;
②由于穿孔的室间隔心肌存在坏死,使得破裂的空隙会逐渐增大,患者左心衰竭会越来越重,死亡率也较高。
(2)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及频发性房性早搏;
②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
(3)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治疗:
①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3周内手术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即使患者在药物维持下度过3周的危险期,手术死亡率仍达20%,而且术后5年存活率仅为67%,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既往,只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病死率较高。
②近年来,介入封堵治疗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提供了微创、有效的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见图19)
(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曾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利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辅助心肌灌注度过穿孔后4周时间,最终成功通过外科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